中西医康复联合健康教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18-01-12杨天智
杨天智
(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医院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几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为了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采取中西医康复联合健康教育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高为67岁,最低为33岁,平均年龄为(49.2±3.7)岁;患者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为8个月,平均病程为(5.1±0.2)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高为69岁,最低为34岁,平均年龄为(50.3±3.9)岁;患者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6个月,平均病程为(5.0±0.4)年。甲、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比如,根据患者自身的接受情况,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按摩、揉搓等推拿治疗,再辅以针灸治疗,每次针灸的时间、位置,推拿的力度、部位、时间等都是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
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康复联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在对患者实施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的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电疗、药物治疗等西医治疗,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康复治疗师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比如,适当进行一些有利于肢体恢复的运动,饮食要均衡、要健康,坐姿要正确,以免给身体造成二次伤害[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58.33%明显要低于观察组的有效率95.00%,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5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采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16.67%明显要高于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1.67%,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0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的比较 [n(%)]
3 讨 论
在实际临床过程中,人们患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几率越来越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根性肌力障碍、腱反射改变、根性痛和颈部症状等不良临床现象,已粥样斑块,并出现继发病理改变,导致局部心肌血流量下降,进而出现严重缺血。
就中医理论而言,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具体发病与饮食不当、寒邪内侵、年老体虚和情志失调有关,具体病理机制分为虚实两方面,其中虚为肝肾功能失调,实为气滞、痰阻、血瘀和寒凝,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活血化瘀为主[2]。血府逐瘀汤专治“胸中血府血瘀”,具有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的功效,其中赤芍、川芎和红花能够达到良好的化瘀功效,而当归具有和血养血的作用,并且在方剂中加入牛膝等药物,能够促使淤血下行,进而达到逐淤通脉的效果,且柴胡、桔梗能够疏肝理气,配以甘草对诸药进行调和,进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香附味辛,能够缓解患者胁肋胀痛情况,并消除脘腹痞满造成的腹痛,此外延胡索临床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并促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进而增加血流量,同时在药效作用下,患者疼痛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并具有较强的安定作用[3]。同时中医主张内部可以外医,在治疗时遵循“阴阳寒热”的观念,并应用“腧穴-经络-脏腑”理论,以此为基础可行穴位敷贴治疗。我院自制浸膏敷贴,丹参和当归可发挥逐瘀生新的作用,同时没药和乳香配合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乳香则缓解患者痞满疼痛情况,减少冠状动脉阻力,进而促进血流量增加。两种治疗方式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患者胸痹心痛情况,诸药配伍,达到气血同治效果,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
综上,中医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良好,可选择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的方式,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1]孟 薇,李敬孝.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4,42(5):141-143.
[2]高志刚.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5):1785-1787.
[3]王建明,张 云,宋宪波,等.穴位敷贴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白介素-6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1):1578-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