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01-12代荣
代 荣
(河北省迁安市燕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唐山 064400)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是脑内循环障碍所引发的急性脑血管病变,根据病变性质可将其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因脑内循环障碍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故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预后[1]。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对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64例,女48例,患者年龄区间为56~74岁,平均年龄为65.7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关于急性脑卒中的诊断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待其病情稳定之后转由康复科医生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首先对患者进行病程早期的床旁康复训练:康复科医生需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待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且神经系统表现基本平稳后采取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以及Brunnstrom疗法。同时康复师还需帮助患者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通常是进行关节的内外展运动、旋转运动以及伸展屈曲运动等,频率为2次/d[2]。还应调整患者四肢为功能位,以适当力度按摩患者肌肉。此外语言训练、宣传教育、增强医患沟通必不可少,及时获悉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并作积极调整[3]。
1.3 疗效判定方法
医护人员于康复治疗前后以Fugl-Meyer评分为基础分别对患者进行的评定,通过Fugl-Meyer评分来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中的患者其预后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
备注: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比较,x2=9.751,P=0.01
人数 部位 评分对照组 56 平衡性 10.55±11.14手指 9.93±10.54上肢 17.23±9.01下肢 7.19±3.18观察组 56 平衡性 17.05±11.12手指 15.63±11.25上肢 23.72±8.61下肢 11.49±5.18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神经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会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但由于单凭患者的自我修复和神经内科的治疗不能提高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而近年来经研究和临床经验证实,康复医学与神经内科基本支持治疗的有机结合能够尽可能得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轻神经系统症状,并逐渐恢复患者肢体机能,因此康复训练疗法的早期介入以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评级对患者的治疗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适当的康复理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肢体功能的衰退,还有利于神经系统神经元的自我修复,从而改善预后增强功能[4]。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采取及时适度的康复训练疗法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张可真,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治疗的对比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14(23):336-338.
[2]冯利君,钟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5(2):172-173.
[3]黄如训.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和实施[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16(6):322-325.
[4]尚翠侠,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5(31):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