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18-01-11朱忍谦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心理健康

朱忍谦

[摘 要] 老师需要创设一个和美术课程与高中生心理特点相匹配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情境,让单调死板的美术常识呈现出灵性和魅力,给予高中生更好的启迪与暗示,老师必须精心挑选美术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 高中美术;心理健康;渗透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发重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健康第一是新课程的指引的理论和观念。因此,老师不能仅仅关注高中生的绘画的能力,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值得我们去关心。寒窗苦读的高考之路,让学生和家长都无形中承受巨大的压力,加上诸多客观原因,使得高中生早熟。高中艺术课堂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老师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体学会克服困难,应对挫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得学生在绘画中逐步增强自信心,收获成功的喜悦。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整学生课堂情绪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在学习里为了保证教学正常的秩序,须要学生保持完整的心灵和身体到学校,并且在学习结束时,用圆满的心灵和更为健全的身体离开教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美术老师需要营造良好的绘画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双边互动,创设一个和美术课程和高中生心理特点相匹配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情境,让单调死板的美術常识呈现出灵性和魅力,给予高中生更好的启迪与暗示,调整和激活学生美术课堂的心理情绪,让他们有更强的驱动力去把握美术知识。在教学“天上人间——壁画”一课时,课前让班上学生说一说我国有哪几大宗教,并且阐释宗教形成的原因。问题情景的营造,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去分析欣赏作品,从而促使他们多角度地去认识了解艺术家对生活的精彩的描绘。

二、精选美术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要在高中美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美术教材的引领,老师需要综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兼顾到他们的兴趣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老师必须精心挑选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的组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小组组员共同提高。与此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还需加强互动交流,让高中生在美术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让小组的活动一直贯穿于整个美术的课堂,从而满足高中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在教学“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时,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内涵和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花鸟画所要传达的意境。老师在讲授中,注意从高中生的兴趣点入手,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让小组互助去欣赏中国的优秀作品,把握其中的艺术特色,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借助时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实施恰当的评价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阿道夫曾经说过:“教育的魅力不在于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需学会鼓励和唤醒他们。”处于高中阶段的孩子,内心的深处极其渴望成功,希望任课教师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所以,要让高中生在美术课堂上有饱满的精神学习,就需要老师全面分析学生,依据他们的兴趣点和自身的知识经验来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这一机制不仅要关注美术学习效果,而且要关注到他们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和在其中使用的方法;不但要重视他们的美术学习的水准,更需重视他们在课堂整个过程中的情感立场。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学生进行评价,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帮助高中生树立自信心。高中美术课堂大多数欣赏课,老师需要恰如其分地在欣赏课中介入绘画的活动,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开拓思维,及时表扬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闪光点,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萌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增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走近高中生的心灵世界,激活他们学习美术的灵感,使得他们的心理日趋完善。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家都需要面临人生中的种种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是高中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需要结合高中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养。(责任编辑:姜波)

参考文献:

[1]朱成碧.基于问题情景设计的美术教学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2]肖树林.浅谈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