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责任编辑与图书装帧设计
2018-01-11彭雯
彭雯
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图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装帧设计已经与图书内容平行成为图书的一个重要要素。人们不再满足于图书内容与装帧设计的简单匹配了,而是希望图书装帧设计能够不断提升。而在图书装帧设计中,责任编辑应起到引导作用,同时,责任编辑也应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掌握图书装帧设计方面的一定知识,与美术编辑一同打造精品图书。
关键词:责任编辑;图书;装帧设计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122 (2018) 10 -0132 -03
图书是文化产品,同时也是人类的精神产品。自图书出现以来,承载着人类文化和思想传承的重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图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的装帧设计被提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优秀的装帧设计是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共同努力的产物,因此在图书装帧设计中,责任编辑也要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图书装帧设计成为图书的一个重要要素
图书是由图书内容和装帧设计两部分构成。图书内容包括前言、序言、目录、正文、后记和附录等。图书内容和图书内容的质量形成了图书的内核,是体现图书价值的核心部分。装帧设计是图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图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体现图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1]。图书内容和装帧设计二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二者的相互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以前是以文本为主的阅读,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图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文本为主的阅读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数字阅读越来越流行,图书开始承担新的功能——收藏和审美,以后甚至会出现一种名为图书的奢侈品。随着图书的艺术化趋势,图书装帧设计的地位在逐年上升,已经开始与内容平行成为图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图书从内容到印装,到材料方面都极大地提升了,人们更重视图书的整体包装带给自己的感受了。
二、图书装帧设计的五个层次
目前,图书装帧设计已成为图书的一个重要要素,出版单位越来越重视图书装帧设计。根据编辑经验和图书市场的反馈,图书装帧设计可以被分成五个层次,层次一是最基本的要求,层次五是图书装帧设计最终应达到的最高境界。
层次一:图书内容与装帧设计的简单匹配。意思是设计理念虽出自图书内容,但并没有深入挖掘。这应该是作为图书最基本的装帧设计标准了。举例来说就是内容涉及丝绸之路,封面就会放驼队等元素;内容涉及长安,就简单地以城墙、兵马俑等元素来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并没有深入挖掘图书的内容,也较少考虑到读者和市场的需求。
层次二:图书内容与装帧设计的高度匹配。意思是装帧设计与图书内容不仅在整体上一致协调,而且设计理念贯穿整本图书,并能够体现图书所表达的思想性,即将思想性通过装帧设计艺术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遍中国”丛书,这是一套为人们自助旅行中国大好河山而准备的旅游指南,为读者提供了相当实用的信息,包括旅行出发前需要了解的当地的风土人情,准备出发时应知道的衣食住行以及来自“当地人”或是“资深驴友”推荐的必去景点。该丛书的封面设计十分有特色:从结构上来说,风景图片和箭头相互对应,用目的地最有特色的景点的风景照铺底,封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放置一个硕大的箭头,结构对比强烈。从色彩上来说,图片的混合色彩加上箭头的基本色彩红和白,色彩艳丽饱满。从图形上来说,箭头蕴含了出发的意思,贴合本书的性质。从文字上来说,书名字体大,并用红色箭头框住,更加醒目。箭头周围环绕了一圈小字,是中国各地的地名,也是这一套丛书中其他书所介绍的地方,十分巧妙地将丛书信息展现在封面上,但又没有抢书名的风采。内文中还设置大量检索图标,便于读者快速获得所需信息。这套丛书的装帧设计与图书内容在整体上十分协调,简单、明了、便捷的设计理念贯穿整套丛书,是图书内容与装帧设计高度匹配的典型案例。
层次三:装帧设计能够体现图书品牌。意思是装帧设计塑造了某一系列图书的品牌形象。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这套丛书可以说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了。自1982年第一辑50本书出版后,陆陆续续已出版了十辑,合计400余本。从内容上来说,所收书目为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内容质量高,覆盖范围广。从装帧设计上来说,制作精致,装帧考究。大32开,软精装,封面设计典雅,内文版式简洁。采用双封面设计:内封为硬质白卡纸,外封则选取珠光特种纸,封面工艺为烫银勾边,品味高雅,细节别致。这种高雅考究、别具一格的装帧设计让读者一看便知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了,成功塑造了该品牌形象。
层次四:所有单一图书的聚合能够体现一个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和文化[2]。意思是说,一个出版单位出版的大量的不同类别、不同开本的图书都具有统一的风格,能够展现该出版单位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书店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出版单位,自1932年创立以来,始终恪守自己的宗旨与理念,塑造了三联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纵览三联书店这些年出版的各类图书,可以发现三联的书籍装帧设计自成一派,风格别具一格:封面经典雅致、朴素干净;内文版式天头地脚留白大,赏心悦目;后书舌上除有封面设计者、责任编辑等信息外,还有相关书籍条目;印制质量精美雅致。这样的装帧设计体现了三联书店博深的文化精神,与三联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相契合,为读者和市场所认同和接受。
层次五:装帧设计能够反映时代进程中的时代精神,成为传播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工具[3]。这是我们希望装帧设计能达到的最高层次,可以说是出版单位所追求的图书装帧设计的最高境界了,需要出版单位持之以恒地向该层次努力。
三、责任编辑与图书装帧设计的关系
目前,有些责任编辑认为,图书装帧设计应该是美术编辑的工作,自己是负责图书内容的,只要保证图书内容质量达标就可以了。但现实情况是,图书装帧设计并非单一是美术编辑的工作,责任编辑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图书装帧设计应是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通力合作的产物。
首先,责任编辑在图书装帧设计中应起到引导作用。
一般当文稿编辑加工基本完成时,责任编辑才给美术编辑提供图书装帧设计文案,但根据实践经验,责任编辑应在图书策划之初就确定美术编辑,先把初步意向告诉美术编辑,让美术编辑提前准备。等开始设计时,再给美术编辑提交图书装帧设计文案。文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名、图书类别、开本、成品尺寸、书脊厚度、印张、封面用宣传文字或图片。这些基本信息确定后,责任编辑还应给美术编辑提供图书装帧设计的基本思路,引导美术编辑的设计方向。比如图书定位:责任编辑在编辑加工时要通览全稿,因此能够准确把握一本图书的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图书的思想和理念、作者及其生活的年代背景,对图书进行准确的定位。比如读者定位:通过图书内容确定该书的核心读者群,深入了解这个群体的一般需求,仔细分析这个群体的审美偏好,全面掌握这个群体的审美趋势,使装帧设计与核心读者群产生心理共鸣。比如独创性:要对市场上同类图书设计风格进行评估,努力寻找本书的独创性,使得该书在同一类型的书中特点足够鲜明。
其次,责任编辑在图书装帧设计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责任编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具有发现美的能力,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艺术底蕴。这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可以多看美学理论方面的书,如朱光潜的《谈美》、黑格尔的《美学》、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朱立元的《美学》等。还可以多接触诗歌、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感受这些艺术形式对美的表现方式,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实践不断积攒经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每参与一本书的装帧设计过程,责任编辑都应及时进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遇到成功案例更应该进行分析与研究,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责任编辑还应该经常上网浏览图书的封面,或去书店亲手感触实体书的整体装帧效果,掌握市场上图书的装帧设计趋势,了解目前的设计风格、工艺水平等。
责任编辑应该具备图书装帧设计方面的一定知识。这样在面对设计方案时,不会将自身喜好作为评定设计方案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价,这样容易理解美术编辑设计的意图和想法,提出有效且可行的建议。同时,责任编辑掌握了图书装帧设计上的常用专业词语和基本概念,在与美术编辑沟通时,对方更容易理解。当然,有时可能就是一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和表达时,可以寻找一些与自己设想相近的参考范例提供给美术编辑,更加直观有用[3]。责任编辑也应该具备图书印刷方面的一定知识,掌握选取内文用纸、环衬用纸、封面用纸和封面工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选择最适合这本图书的纸张和印刷工艺。
黑格尔曾说过,艺术没有别的使命,它的使命只在于把内容充实的东西恰如其分地表现为如在目前的感性形象。图书装帧设计就是承担了将图书的文字之美和思想之美恰如其分地表现为如在目前的感性形象的使命,而责任编辑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如何将这种美表现出来,使之成为可以传世的经典好书,成为图书界的“奢侈品”。相信經过多方的努力,可以传世的经典好书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日)吴艺华.书籍封面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 于殿利,论品牌建设与新闻出版强国——从装帧设计谈起[J].中国出版,2010( 11).
[3] 王莹,坚持与妥协,选择与放弃——编辑视角下论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的装帧设计合作[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