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传播的发展历史及作用研究
2018-01-11孔得兵
孔得兵
摘要:媒介在广义范围上指的是在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我国媒介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代之“结绳记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媒介在现今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及作用更为显著,分析媒介传播的发展历史,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媒介在当今社会大众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媒介;媒介传播;功能作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122 (2018) 10 -0053 -02
一、媒介之歷史溯源
“媒介作为承载、传递知识的载体”,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的见解,“媒介就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在远古时代便已经产生。在漫长的远古时期,人类先祖在沟通交流、生产生活乃至繁衍生存上都存在一定的阻碍,“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或许在现今社会,它并不值得一提,但在当时,“结绳记事”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记录方式。正如《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由此可见,“结绳记事”作为远古时期的媒介,一方面不仅起着记录的作用,亦是一种信息承载的呈现。
随着文字的产生及封建王朝的交替更迭,发挥着信息承载及记录作用的媒介开始不断发生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封建王权及社会生产力的地位象征,亦是科学技术的映射体现,媒介在封建王朝时代,先后经历了殷商、西周、春秋、先秦、西汉、东汉六个时期的转变,它们分别是甲骨、青铜、竹简、帛书、麻纸、纸。如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散氏盘及毛公鼎、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曾侯乙墓竹简、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帛书等,这些作品是我国媒介发展传播的强力佐证,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媒介的表现形式不同,但究其根本媒介传播是以人为基础的,它是以人的迁徙或者流动为依据的。媒介虽然是作为承载、传递知识的载体,但由于王朝制度的封建性,促使媒介成了阶级制度的象征,而媒介传播则在某一定程度上成了寓教于乐、宣扬权威的手段,但也不乏一些知识分子及能人志士对于媒介传播做出了相应贡献,在此便不做过多赘述。
远古及封建时代之媒介及媒介传播相较于当今社会而言,亦如天壤之别,不论其方法渠道、传播方式,承载媒介及影响范围等皆是无与伦比。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方法,传播渠道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灯光传(孔明灯)等等。但随着现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开始打破时间及空间限制,相较于古代媒介承载及传递知识的功用之下,其功能及作用亦有着进一步程度的加深,同时在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及影响范围上更为深远,媒介开始打破阶级禁锢,趋向于大众,大众媒介因此应运而生。
二、古代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转化延伸
随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断发展、大众观念意识的不断解放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媒介开始打破时间及空间限制,各种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等层出不穷,而此类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同时亦被大众接受等特点,在当代社会被称之“大众媒介”。大众媒介指机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国际互联网等,它们都是用以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大众传播工具,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我们一般将大众媒介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
(一)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
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作为普及范围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公众以及企业较为偏爱的媒介形式之一,它具有信息详细性、信息内容可选性、信息可保留性以及成本廉价性的特点,主要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杂志”的形成来源于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或战争宣传中的小册子,这种注重时效性的宣传册页,具有一定的人群针对性,同时拥有更为精准的评述,从其性质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相较于报纸而言,其信息更加详尽明晰,内容亦更加专业精准,具有相对专业的人群定位分析,其发行量和受众量较报纸而言相对较少。
(二)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
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分为有线及无线两种类型,广播作为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的形式之一,具有多点投递的优势,即能够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完成信息共享及播报。其优势是收听观众范围较为广泛,传播速度迅速,功能多种多样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广播亦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点对点播报的局限性,广播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不可逆性及无法选择性。
电视作为科学技术及生产力发展的实体呈现,指利用电子技术以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具有准确性、及时性、普及性的特点,他能够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特有的频率输出,实播、转播或者重播呈现出具体的图像及内容,实现信息的广泛共享,同时能够通过依靠现代科技,实现网络互动,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传播手段,但相较于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而言,其耗费成本较高。
互联网的诞生是人类通信技术以及媒介传播的一大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今世界主题的转变,互联网现有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军事和技术目的,开始偏向于人类交流和媒介传播。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不囿于时空的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和传播交流,其使用成本相对较为廉价,能够满足公众对于媒介的个性化需求,且在进行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同时,能够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更好的呈现了信息的表现形式,受众范围广泛。
无论是古代媒介还是大众传播媒介,都是在特有的历史时间内所产生的利于文化传播和信息共享的重要载体,在媒介传播的发展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相较于远古和封建时期的古代媒介所具有的承载传递知识的功能而言,大众传播媒介不仅仅在内容和信息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功能作用上亦有一定程度的扩充和延伸。现今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宣传、新闻传播、舆论监督、实用以及文化积累等功能,而互联网在新的背景知识的构建下亦发挥着更为广阔的作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传播趋势
“互联网+”指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大众传播媒介在互联网的共享及信息传递的基础之上,其发展趋势必将迎合“互联网+”,为媒介传播带来新的传播方式,而这种方式已开始在公众生活中显现。“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媒介传播更为高效、即时,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及作用。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但其自身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信息传播不实、公众传播带有自主意识等。
自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发展趋势将偏向于个人,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虽然在信息传播上也许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或偏差,但自媒体时代下信息共享及媒介传播的方式开始大为转变,利于营造良好的传媒生态,拓宽媒介的功能及作用,因此“自媒体时代”亦是媒介传播之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http://wenku, baidu. com/view/elb5a700e87101f 9e3195 f2.html.
[2] 汪学均,媒介变迁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49.
[3]张艺川,共享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知识经济,2018(2):21.
[4] 高庆国.中国丝绸之路文化自信的“互联网+”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8):31.
[5]韩雨桐,自媒体时代下个体生存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8(5):122.
[6]霍有光.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