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思想基础
2018-01-11李林刚
李林刚
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
“天下一气”。中国古代认为“气”是世界的本源,王夫之说,天与人统一于“气”,“气”是一切生命现象和精神的物质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这非常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于儒家的天人合一都主张人与自然融为—体与自然友好相处,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应顺应天顺应自然。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这都鲜明的体现了自然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中国哲学思想中都有所体现:
对立统一规律。“阴阳学说”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它们的流转决定了气候的转移及农作物的生长。上古时代的伏羲发明的八卦,用阴爻和阳爻来表示宇宙间事物普遍具有相反两个方面。这说明中国远古时期就发现了阴阳对立规律,正是矛盾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的“一分为二”思想也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中国古代的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过“一分为二”的概念。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王夫之说一分为二是合二为一的基础,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中国式表述。
质量互变思想。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质量互变思想的表述。《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常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说的是质量互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主要源于黑格尔的正反合理论。《周易》、《老子》中都有许多“正反合”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关于“道”。中国讲的“道”大致有如下特征:天下有道可循指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来把握事物;道具有丰富的内容,囊括各个方面;道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的展现是一个辩证过程。“道”与唯物史观都是人们对历史规律的阐释,天下有道是国泰民安的表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则社会繁荣是唯物史观的表达。
关于“理势合一”。中国古代特别强调“理势合一”,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理”与“势”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如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封建非圣人意,势也”。王夫之也主张“势因乎时、理因乎势”。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类社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想通融的光辉思想
关于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论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社会高度契合。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式提出并详细论述了消灭私有制、阶级和压迫,消灭根植于私有制的家庭,消灭国家实现全世界工人阶级大联合,实现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的理论。《礼记·礼运》篇中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关于价值取向。在利己还是利人这个核心价值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致的利他取向。《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
关于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种鲜明的实践特色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宋明理学更是深度阐发了《尚书》“知之匪难,行之惟艰”的命题,使知行关系成为理学的核心命题之一。
关于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资本拜物教对人的异化为现实基础,其目标是把人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以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自己的理论称作“彻底的人道主义”、“实践的人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格外关注人。《尚书·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关于担当精神。共产主义是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是漫长、曲折的,这就需要一支领导力量来带领大家,这个领导力量就是共产党。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之日起,共产党这个工人阶级先锋队就成为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团结带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推翻一切剥削制度,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固然“人人皆可为尧舜”,但是在实现途径上,却需要“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当前,中国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要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经验,防止对立、割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倾向。
(作者单位:中共肥城市委党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