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2018-01-11黄宗玲

新一代 2017年16期
关键词:把握节奏过程

黄宗玲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有精确的内容,精致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语言,清晰的教学思路,还必须充分运用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教学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把握;节奏;过程

节奏,本是一个音乐术语,它与旋律一样,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似乎与枯燥的数学课堂没有什么关系。但“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没有节奏感的体操是什么样子,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有明晰的节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大脑兴奋中心是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呈曲折变化,随外界因素而不断转移的,教师调控下的数学课堂的节奏感,就是要与学生的这一变化“合拍”。因此,精心打造富有节奏感的数学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的美感与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非常重要。

一是以教学内容安排的张弛错落形成数学课堂的节奏感。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内容决定课堂教学节奏的基调。如音乐一般,旋律和节奏都是为表现一定的主题服务的。对初中数学而言,似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相对固定的,教师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教材如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固有的模式呈现。作为优秀的数学教师,要把握《课标》使用教材,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必要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如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8章第一节,教材安排两课时,内容包括圆的相关想念、对称性、等对等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相关定理等,这些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用都非常广泛。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以上内容往往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探索与练习。笔者在安排此部分时,就分为三课时,增加练习与变式训练,形成以“探索-点拔-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增强节奏感。

二是以教学方式的动静结合凸显数学课堂的节奏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指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讨论、争辩等;所谓静态,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等。一节课如果动态占了优势,学生就会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造成课堂过于失控;反之,如果静态超时,就合造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进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教学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好调控课堂教学中动静交替的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潮起潮落,如波涛起伏。动静结合,才能让持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

三是以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渲染数学课堂的节奏感。语言的节奏感表现为语速、力度、语调等。教学时,语速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比日常讲话的速度稍慢。同时要结合语调,语调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感情的主要因素。在讲解重、难点或转移话题时,语速应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的余地。而声音的恰当力度则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听课、集中精神的保证。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数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为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述既能保持教材内的逻辑联系,又能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做到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能直接付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者的语言节奏与学生的生理及思维节奏合拍,使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一方面要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能是啰里啰嗦的,而应是简短有力,一语中的,不说废话、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免平鋪直叙的枯燥,结合必要的夸张、拟人、比喻等语文上的修辞手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以快速度高密度的练习提升数学课堂的节奏感。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新知以后,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练习,会显得很不扎实。除了系列的书面习题练习,还可以运用听算式形式的学生口述练习,加速巩固教学效果,必要时还要补充练习题,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整块,而应是疏密有间的分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的节奏重在一个“快”字:快节奏的预习练习、快节奏的巩固练习、快节奏的变式训练、快节奏的能力提高。课前练习要选择相对较易的几个题迅速唤起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回忆并承接本节课的新知、对需要熟练掌握的巩固练习,要运用快节奏的反应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对变式训练要逐一变量循序渐进;对能力提高要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练习的快节奏,就会增加了课外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教师自身负担。如果能保证每堂课都有20多分钟的高效练习时间,那么那些课的教学节奏感无疑是很强的。我常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在上课时间多做一些题,那么课后的作业就会少一些。学生都会乐于配合教师,事实上,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也是本校数学教师中最少的。

一言以蔽之,准确把握教学中的节奏变换,可以使学生兴奋、愉悦、情绪激昂,注意力更加集中,情感体验得到满足,生成知识的速度更快、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曹宣.基于悬疑导入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教育.2017.7;

[2]汤玉兵. 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新教师课堂教学节奏艺术.语数外学习.2017.12;

[3]王学英.把稳节奏,让初中数学教学“慢”中取胜.基础教育课程.201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把握节奏过程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YOUNG·节奏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