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现象谈少儿舞蹈考级教育
2018-01-11仲睿
仲睿
少儿舞蹈考级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少儿舞蹈考级教育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北京舞蹈学院依据国家加强青少年艺术素质教育相关方针和政策开创的,适合中国未来少儿舞蹈教学方向的一条新路。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今天,少儿舞蹈考级教育能够将舞蹈这一昔日仅在舞台上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普及推广到孩子们的身边,充分发挥舞蹈特有的美育功能。通过参与少儿舞蹈考级教育,孩子们能够缓解日常文化课的学习压力、释放情绪,在高尚的审美与艺术世界中得到充分放松。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与未来竞争的激烈,一些问题也相应地在少儿舞蹈考级教育的普及推广过程中暴露出来:
一些家长过于功利。目前很多地方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入学考试中都将有突出技能的学生作为特长生给予特别优惠、特殊待遇或适当加分。一些家长因此为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这些选择,并非是出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也不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有时强加的培训也不利于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反而会适得其反。
一些教师过于急功近利。为追求自身利益,他们教学的目标就是提升自己授课的过关率,以便在今后丰富招生来源,谋取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舞蹈自身的特质,也偏离了舞蹈教育的宗旨,从而不利于少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认识舞蹈、感受舞蹈和享受舞蹈。
“拔苗助长”,给少年儿童带来的压力。最初的舞蹈教育,应该是以释放孩子们活蹦乱跳、喜爱玩闹的天性为目的的,但在社会、家长、教师的功利主义面前,孩子们往往会过早接触高强度的舞蹈练习,而不是循序渐进、科学的舞蹈学习。这会使孩子们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产生厌烦感和抵触情绪,从而对舞蹈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并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少儿舞蹈考级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为解决少儿舞蹈考级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社会、孩子、家长、教师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本文认为在现有体制下,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教授课程的教师。教师的应对策略应该是以“中国舞等级考试”内容为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策划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不损害孩子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舞蹈技能与自身气质。具体来看:
4-7岁的幼儿阶段。在训练中应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点,以提高兴趣为主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主要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幼儿感到舞蹈是一种游戏,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提高胆量,减少害羞情况,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幼儿心理,在教学之前首先博得幼儿的喜爱和好感,这样才容易让幼儿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最后,在舞蹈内容方面,幼儿舞蹈是通过肢体、音乐、语音和审美等多种综合手段来反映幼儿的童趣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兼顾幼儿的听觉、视觉、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记忆力及全身协调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到全面培养。
8-11岁的儿童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意志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示范启发为主。教师应该以准确的形象、丰富的表情感染力、动作姿态的优美化、精气神饱满地向孩子表演示范舞蹈作品。在示范过程中,除无声的肢体语言以外,还应配合语音讲解,加深印象,产生过目不忘的感觉。此外,还应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如镜面示范,从而激发学习过程中的丰富联想和开拓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这一阶段,要适当进行一些肢体柔韧度的训练,老师要以鼓励的方法,让每个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要让孩子知道舞蹈中的“苦”,明白“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道理。
12至15岁的少年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自我意志品质行为的形成期,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再以手把手的提醒、监督为主,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意识。具体地,教师应以语音讲解法为主,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表达、通俗易懂的语汇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采取适度的强制化,注重从强制化到自觉性的过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分析、加工提炼,自己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还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把握学生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与学生建立共鸣,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要求、自我监督和自我反省,从而真正体现出自觉性。
16至18岁的青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严重的叛逆期,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去做的。因此,教师应以综合教学法为主,调动学生的意识兴趣,用富有戏剧化的教法吸引学生,使学生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此外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逼迫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烦躁感。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心理的孤僻,行为上的多动,生活上的依赖,缺乏自信,自闭状态,胆小怕事等现象,老师要利用舞蹈教育他们,让他们认识美,掌握美,展现美,创造美,认识世界真正的真、善、美。
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
作为对少儿舞蹈考级教育中,所存在问题的可行解决途径。北京舞蹈学院编写的《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可帮助教师实现科学、全面的少儿舞蹈考级教育。该系列教材是面向广大幼儿、儿童、少年及青年,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舞蹈课程,自1993年首次出版以来已受到各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欢迎。近年来,为使这套教材更符合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所能掌握的内容数量,经多年教学实践和信息反馈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编委会”对首版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修订后的新版教材共十三级,其中一至三级为幼儿学习(一级4-5岁、二级5-6岁、三级6-7岁);四至七级为儿童学习(四级7-9岁、五级8-10岁、六级9~11岁、七级10-12岁);八至十级为少年学习(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而十一级至十三级为青少年学习。本系列教材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训练体系的组成部分,一至十级对应于普通级别,第十级课程接近舞院附中二年级水准,第十一级至十三级为半专业级别,是舞院附中课程的简化和通俗化。在课程内容方面则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苗、彝族),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对基础中国舞进行普及。总体上看,本系列教材集舞蹈的训练性、娱乐性和中国舞蹈的知识性为一体,注重学生情趣和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舞蹈的中国特色,在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授课时,老师应选择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授课方式,在教授考级课的同时,注重对舞蹈本身的训练性,以及学生对舞蹈兴趣程度的变化,与家长相互配合以鼓励的手法,增強每个孩子的自信心与上进心,并不让学习舞蹈成为孩子们攀比、炫耀的武器,老师与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指引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与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在收获荣誉的同时更多的是老师与家长,对自身努力的认可。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下,舞蹈教育演变成舞蹈考级教育是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针对少儿舞蹈考级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出应对,对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完善。首先,教师应将自己熟练掌握的舞蹈专业技能巧妙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次,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学习欲望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第三,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应根据孩子们所处的年龄段,灵活运用前文所述的各阶段教学方法。同时应注重因材施教,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最后,教师要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鼓励和积极引导,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当孩子能根据兴趣而自我强化时,学习成绩就能在兴趣中形成,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得到显现,这才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手段。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