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
2018-01-11成红芹
成红芹
最近,国家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从金融方面看.调控已初见成效。实施货币政策从深层次分析,由于涉及全局性的經济环境,即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经济协调、高质量的增长,因此,对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效应,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调控
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分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从紧的货币政策旨在减少货币供应以实现经济紧缩,而货币政策的扩张则是为了增加货币供给以实现经济扩张。在宏观经济需求子系统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用以调控其系统输出总需求和总投资需求,使总需求按希望的增长率增长,而总投资增长率约低于总需求增长率。作为供给与价格子系统的输入,总需求和急投资影响着此一子系统的输出通货膨胀率和总产出增长率。这样,货币财政政策实际上最终调控着通货膨胀率与总产出增长率。
在当前技术进步系数、管理水平、人口素质和就业增长率等条件下,政府可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把控制总需求和总投资需求作为中间目标,并使总需求的增长率约高于国民经济潜在产出增长率,总投资增长率约低于总需求增长率。货币政策调整的反经济周期指的是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的“风”。当经济快速增长,增加通胀压力,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和信贷紧缩,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相反,当经济增长下降的速度,或者经济衰退的风险,货币政策是减少利率增加,总货币和信贷供应,保证供应的流动性,刺激投资和消费。在经济低迷时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对金融机构或企业短期融资,中央银行融资的金融机构,促进货币信贷合理的稳定增长,改善融资环境,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增长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摘要货币政策的反经济周期调整的应用,旨在调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货币政策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调控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配套改革,特别是与财税、投资、物价等体制配套改革。所谓强化,就是要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宏观监测,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管理:所谓分离,就是要把货币和资金分别管理,人民银行管理货币,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管理资金.人民银行不办理具体信贷业务,不实行利润留成制度;所谓纯化.就是人民银行要与自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公司脱钩.人民银行员工应少而精.其待遇应有相应办法解决。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套改革,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配合、支持,就无法形成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宏观调控中,财税政策的改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从货币政策思考,配套改革是:一要解决财政赤字挤银行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国库券解决;二要解决信贷资金财政化,财政资金信贷化问题.改革要重建财政、银行分工界线和职能;三是解决税前还贷问题。这个问题不仅要从政策上讲,而且要真正落到实处;四是财政要采取措施,给国家银行补充自有资金,使其达到资产总量8%的水平;五是解决企业政策性亏损拨补的问题。属政策性贷款,财政最好实行贴息政策,财银双向配套改革,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的调控
事实证明,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的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冲突。为了降低失业率和增加雇员人数,我们必须增加工资。如果货币工资的增长太小,没有明显的角色在促进充分就业,如果货币工资增长太大,导致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增长,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的冲突两个目标价格和就业。例如,在70年代前实施西部扩张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而且还会导致滞胀局面。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在分析价格上涨原因的基础上,解释了过去100年的经济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有些人做了这样的分析,数据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除了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的正常生长,价格水平的上升,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情况更加严重。在经济增长时期,没有哪个国家的物价上涨。就我国而言,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后,一些国家甚至处于经济衰退或停滞的阶段,价格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从西方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保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是不容易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倾向于对经济发展给予更多的考虑,并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例如,信贷的扩张和投资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的数量和价格的增加。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泰州医药高新区财政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