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经济品牌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重要作用
2018-01-11王永华
王永华
互联网能够为特色农业经济品牌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下,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农业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及地下水供给紧缺问题。而且在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再加之农民老龄化问题,这就導致当前农田耕作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农业发展过程中存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当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需要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经济的发展,充分地借助于互联网的重要作用,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农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而且国家从政策层面加快了对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改善,以此来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方面国家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农业各项税收。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枢纽体系,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交通网络。通过不断延伸公路网络,全面对水运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布局,进一步强化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在当前特色农业经济品牌发展过程中,还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来加快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实现物流在乡镇的全面覆盖。另外,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量农民工返乡,这些入城工作的农民工受互联网经济和企业先进管理等影响较大,回乡后能够充分地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加快推动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建设。
互联网可为特色农业经济的品牌发展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
相较于传统媒介,互联网在农业局经济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互联网为资源共享起到了重要保障,而且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相互融合后,增强了人们的日常交往和社会经济生活。特别是当前“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提出,更应该依托于互联网的优势及巨大的操作空间来塑造农业品牌。即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将各种农副产品的全国性供求信息和预计种植面积定期在网上进行发布和更新,通过充分地掌握市场动向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利用互联网及衍生的物联网技术来加快实现对农副业领域的全面覆盖,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通过构建完善的物流配套体系,为初级农副产品品牌塑造打下良好的物流基础。当前初期农副产品前期品牌建设存在较多的困难,场地、资金及人员等因素都对经销渠道的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借助于成熟的B2B和B2C平台,这样能够使农民直接面对终端的批发商和消费者,并针对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店面的投入,来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形象,实现对各项因素的有效控制。
互联网可为特色农业经济的品牌发展做有效的顶层设计
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的嫁接是互联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现阶段的从业者要在顶层设计层面从事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时,应重视品牌塑,通过培育自己的品牌,以此来吸引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的支持,通过打造品牌战略来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要发展和完善农业合作联社,衔接好我国农业经济与现代大市场流通对接,加快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之更有效地发挥着生产和市场之间协调与组织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整个互联网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催化剂作用。在整个互联网大背景下增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需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品牌注册及正确使用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对农户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契约意识,农户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调整和规范自持特色农产品生产、交易等,加快推动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农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业订单业务,构建农产品新型营销模式。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要加强农户与企业、超市、个人等各方面的联系,互通有无,通过签订农产品订单的形式,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在这一过程中,是立足市场供求双方的需求,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其目的在于实现产销无缝对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形成一体化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发展提供三种可供参考的重要模式。模式一,充分利用当前现有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通过借力第三方成熟的管理平台和较高的知名度,既降低了融入成本,又使农产品能够迅速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模式二,使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自主开发互联网平台,借力互联网资源开展网络营销,与用户进行广泛的沟通互动。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农业,进一步挖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模式三,个体农户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这种模式的准入门槛低、使用的程序简便,对操作者没有过多技术上的要求,是我国目前阶段发展农业的适宜道路,适合我国农业经营分散化的特点。
农业作为我国的最基础性产业,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农业经济要想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充分地依托于互联网的优势,构建新型的农产品营销渠道,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