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
2018-01-11胡若楠
胡若楠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最终源泉就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驱动力,即发动机则是研发投资以及国际贸易。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果能够把握二者之间的关联以及二者与工业行业生产率之间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国际贸易情况予以调整,使其能够带动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对此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将对国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工业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予以推导与检验,最后分析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实际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同时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以及国际贸易中,这使得我国工业生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使我国工业行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应当不断提升生产率,使工业经济可以快速实现转型,实践证明,国家贸易的发展情况、技术进步等因素均会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其内部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如果能够挖掘出其内在规律,并加以有效利用,工业行业将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此展开探讨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国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机制
竞争效应。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出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时工业企业这类微观经济主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缓解自身的压力,他们必须展开创新,如引进全新的设备、增加研发资金投入等。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促进作用,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将会被淘汰,而能够积极进行创新的企业则可以使自身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有学者认为,东亚经济的发展与各个国家积极学习技术知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出口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使自身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就必须减少成本动力,并对产品质量予以改进。当低效企业被淘汰后,资源就会流向高效率企业,继而使其生产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出口中学效应。在出口贸易中,企业可以获得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外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的看法与建议,继而对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予以有针对性的调整与创新。“出口中学”是出口贸易中的一种必然效应,即在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有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均以国外消费者的意见与想法作为产品创新依据,继而实现对自身生产技术的改造以及对产品的创新设计。也就是说国际贸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技术的进步。
进口数量效应。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知识,其特征包括外部性以及非竞争性,在这一性质的影响下,基于研究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型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相对较多,那么其对技术进步的刺激性就会越强,可以无偿使用生产技术的人越多。进口贸易中,外国的技术手段在商品中实现了物化,但是技术的性质与特点却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进口贸易中,进口商品的规模与数量增加,那么他们引进的物化技术也就越来越多,此时国内的技术将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进步,这也就是国际贸易对技术进步造成的进口数量效应。
进口种类效应。除了进口数量会对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外,进口种类也会影响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率的提升。具体来说,如果国内引进的外国产量种类不断增加,那么国外技术在国内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几率也就会越来越大,此时出现技术溢出情况的可能性就越高。国外技术发展起步较早,因而无论是技术种类还是技术水平都要明显更具优势,在此情况下,国外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中间产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加,在进口贸易中,本国就可以获得较多的中间产品投入,继而实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工业行业生产率增长关系的推导与检验
生产函数。通常衡量经济水平提升的变量指标为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由于工业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以此指标进行衡量是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要想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仅仅依赖高技术、资本密集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是应当对全要素生产率予以高度重视,使其得到必要的提升。为了实现工业行业的高效发展,应当从原有的比较优势出发,使其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巩固比较优势,并使其得到有效升级。相关部门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具有合理性的贸易经济发展政策与体制,避免经济出现片面化的发展趋势。
设工业行业生产发展中涉及到的劳动要素为Lit、资本要素为Kit、技术要素为Ait、产量要素为Yit,那么生产函数则为Yit=AitKitLit,那么通过求微分等方式可以得出RTY=(1+agK/gA+BgL/gA)-1。。
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出,若gA
就中国工业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出口贸易方面来分析,我国工业出口贸易产品相对低端,也就是说技术的引进远远不如要素投入的增长量,工业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在经济增长方面,出口贸易起到了负效应。其次,从进口贸易方面来分析,经济增长使生产不断扩张,此时工业行业对资本以及劳动要素的需求不断降低,而行业内部的竞争却日趋激烈,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工业企业会在生产过程中学习国外的技术手段,使进口种类与数量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此时工业生产逐渐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从这一点来说,贸易顺差越小,那么工业行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就约趋近于集约化。最后,再从FDI(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来说,第一通常情况下外资要发达与内资,此时挤出效应发挥作用,国内工业行业的资本会极大降低,而与外资密切相关的产业链会带动国内成本的提升,使挤入效应发挥作用;第二,在劳动要素方面,外资的不断增加使得企业对劳动力以及配套企业的需求量得到提升,而內资就业进一步降低;第三,在技术要素方面,很多学者人为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这是因为外资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经验以及技术,继而推动工业行业逐步向着集约型转变。
模型设计。在模型设计中,可以设出口比重(出口/产出)为EX、进口比重为IM(进口/消费)、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外资固定资本/本行业投入)为FDI、研发投入比重(研发成本/总收入)为YZ、人力资本比重(科研人数/行业内部总人数)为HR,那么此时,模型就可以确定为lnY=InEX+lnIM+lnFDI+lnYZ+lnHR。具体来说,EX与IM这两个比重是均通过人民币换算后再计算获得的;FDI比重既包括外商投资,也包括港澳台的直接投资;YZ比重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个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如采矿业的费用计算要从煤炭开采、天然气开采、石油开采以及洗选企业的角度入手,保证资料收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从我国工业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工业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资源要素、劳动要素以及资本要素,因而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了明显的外延型与粗放型特征,这对经济转型以及工业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影响
首先从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国际贸易以及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增长产生了以下影响。第一,工业行业在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较强的外延型与粗放型特征,且这些特征有所强化;第二,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出口并没有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出口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第三,外商直接投资数量与规模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与有效转型;第四,出口贸易的作用远不如进口贸易的作用,然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策略为出口导向型战略。同样有研究显示,我国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并不能获得较高的回报,无论是生产率还是产出率都是如此,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是我国的体制问题,由于科技研发与投入需要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大量支持,因而大部分研究与开发投资项目均在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展开,且多为国有企业,由于企业缺少相关经验,或者治理结构不健全,那么就会出现委托代理、约束不严格、预算不规范等严重问题,有时为了提升自身的政绩或绩效,国有企业可能会将注意力放在短期收益较强的项目上,效益回报率长的项目难以获得关注;第二是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所需要的投资量以及投资强度均相对较大,很多企业难以承担,因而资金的投入效率相对较低,回报率也因而无法得到提升。
从企业规模方面来看,工业企业的规模会对企业生产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一,若企业规模为中型或大型,那么企业的经济基础就会相对较好,并具备规模经济,这一经济基础能够使其获得动态利益,继而推动生产率的有效提升;第二,工业企业的规模越大,那么其资金实力以及市场份额也就越大,且其承担风险的实力更强,在引进技术、开展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付出的单位成本也就会有所降低。
从我国未来工业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无益于我国国际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我国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使其能够不断实现创新。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我国应当以科技兴国、科技兴贸战略为指导,增加工业生产中的技术投入,保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首先,相关企业应当关注环保节能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及出口,增加技术的投入,并提升技术水平;其次,应当对出口贸易采取综合性管理,对能源资源消耗量高、资金成本投入高的产品出口贸易予以控制,避免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对我国环境、资源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再次,近年来沿海等发达地区出现了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发展趋势,为了避免劳动力成本提升增加工业行业的成本投入,应当发挥当地的经济优势与科技优势创设高新技术产业区,专门展开出口加工生产工作;最后,中西部地区应当加强对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承接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各地区的协调配合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移,促进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水平进步,同时使国际贸易可以更加高效的展开。另外,在工业企业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对中小型企业予以必要的扶持,使其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设备以及资源的支持,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均可以协调发展。
工业行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对工业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其生产率得到有效的增长。国际贸易的过程不仅是产品引进的过程,也是技术手段引进的过程,技术水平的提升会推动生产率的提升与增长。而在国际贸易中,影响更为显著的为进口贸易,国家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努力实现工业行业的经济升级與转型,以科技兴国、科技兴贸战略为指导,增加工业生产中的技术投入,保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