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遗憾的人生
2018-01-11刘虹媛于音
刘虹媛++于音
提名
于音 中国翼装飞行喜马拉雅第一人
提名理由
对85后吉林女孩于音来说,2017年是个丰收年,创造了三个华人纪录:华人跳伞最高纪录(30000英尺)、华人翼装飞行最高纪录(28000英尺)以及中国首位翼装飞行喜马拉雅第一人,如今她已是美国极限跳伞最高级别华裔女教练兼裁判。
2016年,她辞去了世界500强高管的職位,建立了“于斯人国际跳伞学校”,尝试让更多人接触、了解跳伞与翼装。
她的故事,在一部分人眼中是不务正业,甚至是离经叛道;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十分酷炫,相当牛。然而,这些争议与崇拜,都不是于音飞翼装的理由与初衷。
这位85后中国女孩,用10年实现了年少时的愿望:亲眼看看珠峰女神。特别的是,她用了绝大多数人都没想过的方式让梦想成真,还顺便成为了“中国翼装飞行喜马拉雅第一人”。
出发前立遗嘱
2017年11月3日9时20分,穿着一件红黑色翼装服的于音,从喜马拉雅海拔接近8000米的地方一跃而下,在空中蜿蜒画出一连串优美的弧线后,安稳落地。
从开舱到落地,时间不足一分钟,但等待的心情、目之所及的景致,胜过了此前的任何一次飞行:
“我看到了白色有深灰色勾边的雪山,一座又一座;再然后我看到了山尖,看到了珠峰!
顺着窗户望向珠峰顶的时候,珠峰上浮着一层淡淡的旗云,似乎是一位女神在等待我的到来。”
于音将此次飞行定义为迄今“最难也是最棒的一次”。有多棒不难想象,过程之艰辛却很少有人能挨过。
就像所有人知道的,跳翼装是一件很嗨的事儿,但这种兴奋劲儿远远无法支撑长达数月的规整训练,及其带来的伤病:
·涵盖力量、风洞、耐心等大量枯燥练习;
·接近250次的跳伞(预定为200次);
·每天6点准时起床,严格控制饮食;
·左手手骨断裂、右手食指骨折、右手手腕劳损,严重的时候抓东西都没有感觉,也没办法握住任何东西。
撇开身体折磨,于音还需要面对资金压力,“提前9个月就开始筹钱,训练中途还要各地出差接洽赞助商”,无奈没有收获满意的结果。
训练中的艰辛,总会被时间消磨,但对未知的恐惧却不可避免,这些对于“不怕死亡,随时准备着”的于音来说也一样。所以,在前往喜马拉雅前,她立下了遗嘱:
“在我的葬礼上,每个人都要喝好。别哭,有什么好哭的。”
这样的破釜沉舟,最终催生了一项由中国人完成的新纪录。
生活需要爆点
2008年,初到美国的于音接触到了跳伞,那种刺激的体验瞬间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随后,她固执地学习着与跳伞有关的所有知识,几乎完成了所有能操作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迷恋跳伞的七八年间,于音曾接触过翼装飞行,但却一点儿不感冒。
往后两年,于音一方面再没对翼装提起任何兴趣,另一方面对跳伞的热情却在逐步消减,“跳伞是不是还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踌躇不决时,一次偶然,于音与翼装又相遇了,并瞬间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我看到翼装运动员通过对身体的稍微调整,就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我渴望去重新认识与感受这项最接近鸟一样飞翔的运动。”
对于音来说,翼装是一剂极棒的生活调味剂,那么,在她眼中,翼装飞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对话于音
outdoor:飞翼装是一种什么体验?
于音:翼装不像想的那么简单或那么难,不过它绝对像你想象的一样自由、畅快、无与伦比。
outdoor:翼装就是玩命?
于音:飞翼装其实跟随地吐痰、不系安全带导致的危害是一个级别,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好像程度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说这项运动玩命,只是因为不了解。世界级的翼装飞行运动员,都是思维极缜密的规划者,每次出发前他们所做的功课,不亚于一次华尔街上的金融项目。
outdoor:接触翼装后,你对责任有新的看法吗?
于音:当确定做这件事,有了团队之后,突然明白了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并开始学会考虑到别人的梦想,团队对我的期望。
在整个过程中,也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闪光点。比如团队中一位名叫JS的队员,整个夏天我飞了200多次翼装、100多次跳伞,她就一直在叠伞,最后叠到手都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