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联合烤瓷冠修复在临界病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1-11张文兵
张文兵
(赤壁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湖北 赤壁 437300)
因为受正畸医生的临床经验、教育背景和美学观点的影响,拔牙或非拔牙治疗是临床正畸医生比较困难的选择,充分体现出了其诊断技术水平。错颌畸形的临界病例(牙列拥挤间隙在3.0~8.0mm)更是临床上正畸医师需要面对的复杂病例。本文对我科就诊的60个临界病例进行分组研究,探讨根管治疗后集中片切在临界病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0—2015年就诊的牙列拥挤度在3.0~8.0mm的临界病例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1~24岁,平均(14.34±1.32)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2~22岁,平均(13.85±1.57)岁。两组均无骨性错颌畸形者。
1.2 研究方法
治疗前对每个患者取工作模型、照曲面断层片、头影测量。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拔牙矫治,每个患者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随后行直丝弓矫治;观察组首先对4个第一前磨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如有可能尽量一次性根充),随后用细金钢砂针分别在其近、远中邻面均匀磨去0.25mm,(尽可能的保持邻面的外形高点及边缘嵴形态,以便将来建立良好的接触关系),细砂纸抛光后再均匀涂布氟化钠甘油做防龋处理;随后对患者行直丝弓矫治,并在结束正畸治疗后,每个第一前磨牙行烤瓷冠修复。治疗后均佩戴保持器2年以上。
每组患者都跟踪随访12~24个月,记录两组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完成矫治时间,观察有无反弹、牙齿龋坏、牙齿过敏、牙体折断等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矫治时间
两组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完成矫治时间见表1。在牙列排齐整平时间上对照组和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牙列排齐整平后无多余间隙,而对照组牙列排齐整平后多余间隙平均为(3.54±0.12)mm,其完全关闭间隙时间平均(7.43±1.84)个月,在关闭间隙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在完成矫治时间上观察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完成矫治时间比较月)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随访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通过预约门诊、电话采访等形式进行了12~24个月的跟踪随访,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无反弹现象,观察组无牙齿过敏、龋坏及牙体折断的情况发生。
3 讨 论
在近百年的正畸学发展中,学者们一直对正畸的拔牙与非拔牙矫正治疗进行争论,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通常正畸拔牙矫治的目的在于:解除牙列中存在的拥挤现象,减小牙弓突度、改善侧貌面型;改善牙弓间垂直向不调、宽度不调、牙量不调等情况[1-3]。一般来说,对于牙量与骨量严重不调的病例及双颌前突的病例,拔牙矫治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正畸临床工作中,通常存在许多的中度、轻度甚至个别牙扭转的错颌畸形,使得拔牙与不拔牙矫正都可行,正畸学上将这类病例归为临界病例[2-3]。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拔牙还是非拔牙会影响到治疗时间的长短、操作过程的难易及最后的美观效果。一般来说,临界病例的拥挤度为4~8mm,大多数患者面形较好,而对矫治要求较高。单纯的扩弓容易引起牙弓的前突和复发,拔牙容易造成前牙过度后退,形成 “碟形面容”[4];拔除1个第一前磨牙,可以提供7mm左右间隙[1-3],通常会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这样就会造成多余的间隙,而关闭这些多余的间隙又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也延迟了病人的不适和痛苦。本研究的结果发现,排齐整平后多余的间隙平均为(3.54±0.12)mm,关闭间隙时间平均为(7.43±1.84)个月。关闭这些间隙需要对更多牙齿进行移动,使得矫治时间延长;牙齿大范围移动容易引起咬合关系的紊乱,有时还能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加重了患者的负担,而后期咬合关系的调整费时费力,与观察组相比,这无疑增加矫治时间和难度。
Bolton 指数异常也是正畸医师在临床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补偿性地拔牙常导致咬合关系不良,而应用邻面去釉的患者,其上下牙弓尖窝关系、覆牙合覆盖关系均能达到正常范围。
目前临床上经常用的非拔牙矫治的方法很多,比如扩弓、推磨牙向后等。虽然有学者认为这些方法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5-7],但单纯的扩弓可造成牙弓前突,容易反弹;推磨牙向后的装置较为复杂,需要很好的医患沟通和配合;应用邻面去釉,不仅能够减少牙量还具有不拔牙的优点,治疗后面形美观、咬合关系良好。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考虑去釉后使得釉质较薄的牙齿敏感、患龋率也增高,邻面去釉的病例在治疗前要测量每个磨切牙的釉质厚度,若厚度不足0.5mm则不宜应用邻面去釉[8]。本研究避免了对较多牙齿的片切,而是集中在四个第一前磨牙上,而且为了避免牙齿敏感甚至磨切过多造成牙髓炎,在正畸前就行了完善的根管治疗;为了防止牙体折断,在去除托槽后立即行冠修复,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常规邻面去釉的并发症。
本研究不仅保留了常规拔牙矫治中拔掉的第一前磨牙,维持了磨牙应有的咬牙合关系,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和担忧,又能提供充分的矫治间隙,避免常规邻面去釉矫治中对多数牙进行邻面切磨,操作简单,缩短了治疗时间,矫治结束后对集中片切的牙进行烤瓷冠修复,减少了牙本质过敏、龋坏、牙体折断等并发症,为临界病例的矫治提供了一种更简便、实用的矫治方法,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度较高,因此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肖林喜,段银钟,王晓云.正畸拔牙率的回顾[J].口腔正畸学,2003,10(3):146
[2]徐久样.现代口腔正畸学-科学与艺术的统一[M].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90
[3]曾祥龙.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7
[4]徐宝华.现代临床口腔正畸学(骨性错牙合畸形矫治与成人正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3
[5]时一兵,王建国.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判别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22(5):472
[6]俞昳丽,唐国华,龚方方,等.快速扩弓和Damon技术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比较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3):237
[7]焦海霞,刘海霞.推磨牙向后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0):629
[8]姚世红,俞怀洲,方俊,等.邻面去釉正畸矫治并发症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13,28(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