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坝往事之三线记

2018-01-11庄主

乡村地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平坝招工工厂

文/ 庄主

三线入黔的时代背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平坝999平方公里,算是很小的一个县份,却承接了密度最大的布局。这些陌生的外省人来自哪里,要干什么,本地原住民们,目睹了这一幅恢弘画卷。六七个工厂在极短的时间内平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几十年时光荏苒,融合对立,大时代的浪潮汹涌,原本不会交集的两种文化,就此在平坝的山间田野里共存。

上世纪60年代,一批三线企业在平坝拔地而起,原住民们目睹了这一恢弘画卷。原本不会交集的两种文化,在平坝的山间田野里共存。

1980年前的故事,得由更年长的老人来讲述,我的三线观,最早是从最大的工厂得来,大寨村的老人们还能清晰的记得,对面的工厂是怎么建起来的,地方人弄不清那些数字代号,只知道仿佛一夜之间,对面就有了个很大的去处,这就是黎阳,可以算是平坝众多三线工厂的代表。

厂地初期的接触,大体都是表面化的,大致是个交换关系,没有深层的接触交流,到了后来,一种更为深入的接触出现了,那就是招工,三线工厂因工作需要,或者是出于国企的社会责任,招收符合要求的地方青年进厂工作,也许在当下的语境中,这和进富士康差不多,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非常荣耀的经历,三线的辉煌也集中在那个时期,地方青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招工分配退伍,进入火红的车间,成为光荣的工人阶级,无论是社会地位和待遇,都是令人艳羡的职业,一个进厂指标和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当时,起码是对等的选择,这个时期的国企,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人生座标,三线的招工,像是一种示好,封闭系统有条件的开放,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建立了链接,厂地之间,开始在链接中互相读取,很多人建立了个人友谊,这也是三线的一个转折点,或许从那时候起,三线人开始审视这片土地和自己,还有故乡的关系。

这种迷惘是普遍性的,远离故土,时过境迁,家乡好像渐行渐远,很多人已经回不去了,新的认同却难以建立起来,这种格局反映到三线,就是三线内部的群落团体,人们按省籍或方言,或老一代的三线渊源紧密联系,这种结构,代替了乡愁,慰藉了心灵,这种世交地缘关系,在系统内部里传承,现已延续到了第四代,故乡愈加的遥不可及,这种创伤,普遍存在于开拓者之中,都是身处时代洪流,知青们都已经返城多年了,而他们,还是在这西南腹地,青春消耗殆尽,奉献了他们最好的年华,他们本人及下一代,都深深裹挟在这宏大的命运中无力挣脱,三线人,我们身边默默生活着,在岁月长河里交流融合,直至形成如今的样子。

三线的初期有点像理想世界,信仰支撑着其运行,在中后期,就明显世俗化许多了,初期的青年气质,在岁月长河里磨平了棱角,中年的三线,逐渐成熟持重起来,就像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历程,当年的拓荒者们,假如看到如今的三线,肯定有着违背初心的不满,但理想终究支撑不住现实,不管地方,还是大三线,终得回归生活的轨道上去。几十年的对峙与隔膜,交流与理解,同一片土地,别样的活着,工厂高高的围墙,困不住三线人的期望,把孩子带出大山,是三线父母们的普遍愿望,近年来迅猛的一路向南,面积增加了几倍,经济的起飞,填满了厂地之间的沟壑,如今的沪昆高铁平坝南站,已经把工厂和小城紧密相连,更深的隐喻是,厂地之间,携手连接了整个世界,我们再也不被大山阻隔,近年来的平坝飞速发展,撤县设区吹响号角,国发2号贵安一体,已然站在贵州的风口浪尖,贵安新区安顺高新区双国级在手,通用机场开工在即,黔中城市群节点大势已成,平坝位于贵州之心,是时候开始一个城市的传奇,而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开启,黎阳国际强势回归,航空小镇横空出世,宣告着新三线的重生!

新三线记在延续,有人出走,同样也有人回归,对于离开的三线人,我深深相信,他们不管去到了哪里,谈及故乡,脑海肯定不会是祖籍地,也不是那些新厂区,而是平坝那些山谷中的宿舍楼,上班的车间,工人俱乐部,职工运动场,厂里的学校,再没有归属感,也会想起那年的自己,往事排山倒海而来,是的,那里有我们的生活,而且是很长的一段,从这个意义来讲,也解答了三线人的终极自问,我来自哪里,家乡在哪里?三线记仍在进行。

猜你喜欢

平坝招工工厂
平坝区委老干部局开展“送学上门”活动
留守媳妇
招工景象
平坝区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活动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平坝区关工委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
永春县多措并举协助企业做好招工工作
招工广告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