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工才能出“细活”

2018-01-11岳振廷

中国有色金属 2017年17期
关键词:慢工历练竞争力

岳振廷|文

日前,去除过剩产能成为各个行业头疼的事情,铝产品、稀土产品、新能源电池等有色加工行业的企业也是如此。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努力在最大限度内为自己争取最多的“蛋糕”,甚至是吵吵嚷嚷不让步。当然大家立场不同,角度不一,得出的结果当然迥异,这其实也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媒体的一则消息显示,去年我国跨境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4100万海淘族消费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试想,若这些资金流入国内市场,我们还会有“过剩”一说吗?他们的狂购救活了日韩的生产及贸易企业,一些产品即使是“中国制造”他们也照样抢购,可回到国内后,他们却对国内的品牌开始挑剔,对真正的中国制造不再感兴趣。

这让笔者对中国制造进行思索:为什么他们不购买国货?为什么会购买出口到国外的“中国制造”?究其原因,恐怕与我国众多企业的创新领域“跟跑者”的角色有关,品牌意识的缺乏及品牌技术含量较低,致使我们的产品缺乏知名度,当然对国内产品质量信任度也就大打折扣。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在零部件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投入,国内有发明专利的企业不到20%,且创新的层次也还偏低,尤其是在电子类核心零部件领域。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制造出来,品牌的价值会有多少呢?

品牌高端化是建立在产品竞争力之上,而产品竞争力是落脚在各项超乎他人的技术上的。要想塑造消费自信,引导消费回流,当务之急是需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做好对品牌的培育。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才能出细活。要知道国外的不少知名的品牌也是经过长时间培养出来的,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历练和风雨,经历了数代工匠精神的传接和浸淫;同样,国内的C919大飞机零件的国产化率从10%逐步过渡到60%,华为手机、小米手机从默默无闻成为知名品牌,都是从扎实的基础之上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一步步创新出来的。

也有观点认为,品牌是用广告“轰”出来的。国内的一些厂家在这样“走捷径”观点之下,把资金用在了各类广告上,而不是用在研发上或者研发的资金很少,这样的“造神”造出来的品牌,也许能够辉煌一时,却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一旦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企业的产品品牌将很快被消费者忘却。当然笔者不反对企业的产品品牌做广告营销,但必须做到适可而止,把精力全部用到品牌内涵的积淀上,用在质量的提升和产品的创新上,这样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品牌才能持久,才能如老酒一样更醇更香。

目前,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紧,这也为品牌的塑造创造了新的机遇。在企业发展的存与亡之间,我们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才行,只要制造业的基础扎实了,品牌成长的土壤有了,品牌的小树也会慢慢长成品牌大树的,品牌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冲击市场的竞争力,打造出消费者认可的高端品牌。在品牌的成长方面,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吃个胖子,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在高手云集中很快“成名”,积淀和历练是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慢工历练竞争力
十年历练,非凡直-10
只增加那么一点点
挫折历练勇敢、行动见证成功
蜗牛三首
企业汇率避险:在历练中成长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年轻的匠后代们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