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情
2018-01-10
所谓标准
历史老师讲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很激动,当时不理解,觉得不就是用一杆秤,花一种钱,写一种字嘛,这有什么好激动的?
现在才明白,统一度量衡才有了这巍巍中华,不至于七零八落。
我们个人也是如此:对别人和对自己,最好是用一个标准。
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更常见的是:你是用配角的心态做事,用主角的姿态邀功;用判官的眼光来挑剔,又用窦娥的嘴来抱怨。
所谓前任
在这个残酷又美好的世界里玩耍,我们最该修炼的本事是“当断则断”,决定了要芝麻,就该扔掉西瓜。
等到真断了念的那一天,你就不会再对他有感觉了。
那时候,就算他头戴凤翅紫金冠,身披金甲圣衣,踏着七彩祥云,脑门上贴着“盖世英雄”的标签出现在你面前,你只会觉得他好笑,甚至怀疑,“这人是不是有病啊”。
把想让人同情的情绪都扔了吧,把自己亲手丢弃的自尊一粒粒捡起来吧,只有这样,伤口才能變成精神遗产。
所谓梦想
踮起脚尖就能拿到的,根本就算不上梦想。
拼命蹦起来才能碰着的,才勉强算是目标。
需要搬长梯、翻高墙、爬上参天大树,甚至要等很多年的,才算梦想。
换言之,如果你所谓的梦想,都不如别人的随便想想,那么你所谓的竭尽全力,当然也比不过别人的随便做做。
所谓励志
有几个小朋友问我,关于学习的、交友的、恋爱的、亲情的问题。每一个,我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很认真地回答。
之后,他们大多会说“我懂了,很感谢”“我明白了,我会努力的”,仿佛瞬间就知道了解决的方法和方向。
每每这时,我的内心其实是很忐忑的。因为我很清楚,这世界上,不会有一句话、一本书可以改变你的现状。
真正促使你改变的,是你内心深处对现状的不安、不甘、不满,是你对未来的期盼,是你对亲人的责任感,是你的自我反思,以及持续的努力……
道理这种东西,只有你遇到事情了,才能感受得到其中的真善美和合理合法合规;没遇事之前,道理更像是一句废话,改变不了什么。这恰好也验证了一个歪理:真正听得进老人言的人,已经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