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我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的思考与建议
2018-01-10刘婧苏
刘婧苏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与出国旅游人数不断增多,但是旅游过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文明行为,不但给景区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文明素养欠缺、破窗效应、传统文化、行业运行不规范等,同时针对提高我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出相关建议,如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奖惩制度等,从而减少不文明旅游现象,维护国家荣誉与形象。
关键词:公民 文明旅游 旅游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旅游来放松身心,丰富阅历。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1]。然而,在我们关注这一个个庞大数字的同时,我国公民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屡屡见诸报端:中国游客在日本偷走酒店马桶盖、在澳洲植物园随地大小便、在济州岛机场乱扔垃圾、在动物园砸袋鼠导致一死一伤、在泰国自助餐厅用盘子“铲虾”……上述现象突出反映了我国公民文明旅游道德意识的缺乏与综合素质的缺失,这不仅对其他旅客的出游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有损国家形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我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较差的原因
(一)文明素养欠缺
从游客自身看,旅游不文明行为凸显了公民文明素养的欠缺,包括道德品行低下、文明自律意识淡薄。一是道德品行低下,如公共场所禁止高声喧哗,这是从儿童时期就应该知道的基本行为规范,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却时常看到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如肆无忌惮在地铁中高声接打电话、在酒店就餐高声谈论,有些不文明行为甚至出现在文化素质和身份地位较高的人身上。另外,文明自律意识淡薄也是导致出现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是个讲面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特别在熟人之间,都很看重自身的形象,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但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尤其是在远离熟悉的家乡、远离自己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加之旅途中的新鲜见闻,心情惬意之下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因此,游客主观上的道德品行低下和文明自律意识的淡薄,在旅游这一特定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是导致出现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二)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揭示的是当某种有害现象、有害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或制止,其后就有人会因从众效仿心理进行模仿,从而导致损害扩大或蔓延的现象,破窗效应也是我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国内一些著名景点屡见不鲜的“×××到此一游”留言,一方面因为这些留言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涂抹遮盖处理,同时另一方面留言游客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后来的游人没有得到明确的禁止提示,由此导致同一景点及景物上反复出现相似的不文明留言。随着我国出国旅游人数的增多,这一效应在我国公民出国旅游中越来越产生了不良后果。诸如中国一名小游客在埃及某神庙的浮雕上留下类似留言,多名中国游客在韩国济州岛机场乱丢垃圾袋等等,这些都是破窗效应在旅游不文明行为中的种种体现。如果不良留言在国内能够得到有效惩处根治、第一个扔垃圾袋的行为能够及时被制止,那么就不会有导致更严重后果的问题发生。
(三)传统文化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及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尤其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文明,更是形成了自身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国文化传统与其他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也是导致出现不文明行为的一个客观原因。有些在我们国内看起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其他国家和民众看来,却被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甚至招致当地媒体的“口诛笔伐”。如我国游客在旅游途中,遇到新奇的事情,喜欢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高声议论;遇到可爱的外国小朋友,有的会主动亲近并合影留念。但这些在我们看来令人愉悦和友善的举止,在其他一些国家眼里却恰恰相反,被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甚至表示出厌烦和警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差異,既有我国公民不熟悉了解国外文化习俗的缘由,也有国外公众和媒体对中国文化缺乏理解和包容的因素。
(四)行业运行不规范
随着近些年出国游人数的快速增长,旅游服务行业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反映出旅游行业还不能有效应对新出现的变化,行业运行管理还需要加强和规范。如飞机晚点旅行社未妥善安排食宿,导致滞留旅客大闹候机厅;部分导游缩短主要景点游览时间,安排长时间在免税店购物;游客住宿安排不合理、就餐环境和质量差,导致游客与导游出现争执等等。这些既有旅行社在旅游团组织上考虑不周,没有提前做好应对方案的缘故,也有旅行社刻意压低成本,试图增加经营收入的原因,还有导游个人协调沟通能力不够,化解意外情况的水平不足的因素包含在内。
二、提高我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的建议
(一)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
提升公民旅游素质,一定的教育与引导必不可少,而鉴于游客年龄与教育层次不同,可分为青少年和成年两个年龄层次展开。
1.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青少年尚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对其进行教育的形式宽泛,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时间、空间。可将文明旅游这一概念融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通过多种创新型的方式,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将被动的教育转化为他们主动的接受,使其对“旅游不文明行为”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2.对成年人的潜移默化式教育
相较于青少年,针对成年人可行的教育方式的范围就有所减小,大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团体教育,团体出行时,导游往往在一个团体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导游在教育成年游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导游可将对游客的提醒与对景点的介绍相结合,这样游客便不会对突兀而生硬的“说教”产生反感,而是能够在了解景区相关背景的同时将文明旅游“喻之于怀”。二是个人教育,鉴于个人出行时人们会对目的地词条进行相关搜索,可在游客高频点击的词条中添加一些具有提醒性质的语句,让游客将文明旅游牢记在心。
(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法规是最强有力约束游客行为的底线。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惩治极端不文明行为与警示游客有一定的帮助。而针对国家法律范围较广,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国家与地方法规双管齐下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1.国家层面
国家应综合各地出现的旅游不文明行为,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同时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加大力度执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方法》。
2.地方层面
国家法规不可避免会出现涉及面广、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盲目遵从、不懂变通势必会使管理产生漏洞。因此,在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地方政府应针对当地存在的特殊问题,出台更为详细的管理细则,并且确定更加明确的分工,使管理不遗漏一边一角。
(三)建立奖惩制度
在教育与法律的基础之上,合理的奖惩制度会使管理不至于过度枯燥乏味,让游客参与其中,也让其对不文明行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奖励制度
在不侵犯游客隐私权的前提下,鼓励游客通过拍照等方式记录下在景区看到的不文明行为,并适时将图片在宣传屏上播放,对有突出贡献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
2.惩罚与督促制度
鉴于景区人数较多,无法及时禁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可安排管理人员在景点重点保护区域巡视监察,看到不文明行为及时督促制止,也对其他游客起到警示与告诫作用。
参考文献:
[1]童建军,马丽.文明旅游三问[J].旅游学刊,2016,(07):9-11.
[2]舒伯阳,吴寒.中国式文明旅游的由来与未来[J].旅游学刊,2016,(07):7-8.
[3]邹文武.从国家形象的高度反思旅游文明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4,(07):279-280.
[4]罗薇,江宁宁.中国公民境内外旅游文明素质缺失的成因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4,(10):14-15+20.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