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解读教材 优化教学设计

2018-01-10李淑媚

教师·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解读教学设计教材

李淑媚

摘 要:全面正确地解读教材既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做好教材的深度解读,能够较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有效教学。文章从科学解读,整合优化;深入探究,突破难点;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三方面来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8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还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余文森教授指出,全面正确地解读教材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材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钻研教材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仅要纵读:熟悉所教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整体把握;还要横读:对比其他版本教材编排的优劣,合理借鉴;然后要细读:读懂每一课时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写层次和编写意图,着力读懂、读透教材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甚至每一道习题,理解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最后要深读:挖掘数学本质,彰显数学思想。下面笔者结合所执教的公开课“混合运算例2”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科学解读,整合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学习上应重在培养兴趣。因此,深入地解读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优化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首先,笔者对教材进行了纵读,《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例2的内容。这一单元总共有4个例题,其中例2是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运算顺序,并会脱式计算。这是在学生已经会用直等的方式计算加减混合、乘加、乘减,在前1课时已经理解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算,并会进行脱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时学习的却是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由于学生较长时间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比较抽象,又容易受到原来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课时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同时它将为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打下基础。

“混合运算例2”一课,第一次磨课时,笔者用人教版教材“跷跷板乐园”(图1)这一主题图进行教学,这样的情境虽然贴近生活,但总感觉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情境只能提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样用“乘加”计算的数学问题,想要再提出其他問题显得非常勉强,仅凭一个乘加算式就要来揭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样的运算顺序,实在是过于单薄。如果再创设一个情境,会非常费时费力。若不创设情境,直接呈现其他类型的综合算式,学生无法借助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显然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再备课时笔者参考了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教材,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以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为情境,内容丰富,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所用的课时量有2课时。于是在认真解读三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笔者还是采用人教版1个课时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呈现出图2的情境,学习过程中通过:“小军买1个文件夹和3本作业本,一共用去多少钱?” “1个订书机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两个问题,学生用三个综合算式:乘加、加乘、减除解决了问题,借助三个综合算式能很好地观察发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整合优化后的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激起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师要准确地、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充分地学习、领悟、吸收和内化教材的智慧,克服和浅化教材的行为,避免只在教材表面上做文章,避免将认识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成了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把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有一定难度、有明确目标、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景,让教学设计的重点更为突出,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进行第二次磨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两个问题来理解运算顺序,两个问题都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教学。第1个问题(图3):“小军买1个文件夹和3本作业本,一共用去多少钱?”接着呈现学生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4×3+5,5+4×3。由于有情境的依托,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像这样的综合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教师最后教学这两个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写法。接着解决第2个问题:“1个订书机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然后教学10-8÷2 的脱式计算的写法。最后通过观察、对比,总结出运算顺序。这样教学下来,笔者进行了反思:首先,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情境理解正确的运算顺序,两个问题都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来教学,既没有层次又费时,更重要的是没有突出重点。其次,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2课时,学生在第1课时已经掌握了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第1个问题笔者也已经教学了加乘混合的脱式计算的写法,第2个问题再教学减除混合的脱式计算的写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不够优化。于是,我对第2个问题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问题(图4):“1个订书机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后,呈现了小精灵送来了3个综合算式,让学生思考,哪一个算式正确解决了问题?学生在思考、对比、分析中发现只有第2个算式正确解决了问题,学生既结合情境理解了正确的运算顺序,也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格式,更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能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优化了教学设计,省时又高效。

三、精心设计,分层练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好的教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并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提供学生以真正适合的教育。分层设计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当堂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例如“混合运算”这课,笔者结合教材中的练习,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课堂练习:

★圈一圈: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15-2×5 2×9÷3 2+9÷3

★★辨一辨:下面计算对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并订正。

6×4-2 6+4÷2

=24-2 =10÷2

=22 =5

( ) ( )

★★★算一算:用脱式计算完成下面各题。

2+7×3 25-20÷5

= =

= =

★★★★连一连:把算式和正确答案连起来。

4+4+4 20

4×4+4 5

4+4÷4 12

想一想: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適的运算符号。

① 4○4○4 =4;② 4○4○4 =3

一星题设计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正确理解,并通过追问“后面这两个算式都有除号,为什么一个可以先算除法,另一个不能先算除法?”来让学生进一步辨析、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二星题主要是通过呈现典型的易错题让学生辨析、订正,掌握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和正确的运算顺序。三星题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两道经典的综合算式检查学生能否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前面这三个层次作为基础题,最后通过四星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先让学生把算式和正确答案连起来,接着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这个可以作为课后延伸。这样四个层次的课堂练习,不仅让学生较扎实地巩固了本堂课的新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挖掘教材丰富的内涵,彰显数学的思想。

教材是个压缩的文本,解读教材就是“解压缩”文本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维度解读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调整,丰富教学例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空间,精心加工教材内容的呈现,要理解和重构习题素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把握知识的科学内涵,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梁求玉.平面教材立体读,数学教学见深度[J].华夏教师,2018(17):40-41.

猜你喜欢

解读教学设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