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伙计李嘉诚
2018-01-10沙敏
沙敏
茶楼跑堂是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他很珍惜这份工作。香港以广东人居多,而广东人都有喝早茶、喝晚茶的习惯。冬天的早晨,天还没有亮,他必须在早晨5点之前赶到茶楼,为客人准备茶水茶点。
到茶楼工作的前一天,舅舅送李嘉诚一个小闹钟,让他掌握时间。
那天晚上,李嘉诚将闹钟调快10分钟,第二天,当别人还没有到时,他已第一个赶到茶楼。从那以后,每天将闹钟调快10分钟这个生活习惯,他一直保留着。
茶楼里的工作很累,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5小时以上,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他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但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一个月过去,他从老板那里领到了第一份薪水,他高兴地将薪水交到母亲手里。
母亲的眼睛湿润了,他毕竟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啊。
下班以后,已经是深夜了,虽然白天的工作已经让李嘉诚筋疲力尽,但是,李氏书香门第的好学家风仍然对他产生着影响,他没有放弃读书。母亲看到后很心疼,为他端上一碗潮州人喜欢喝的白粥。有时晚上太累,他没有时间读书,就想了一个办法:兜里总是放着英文卡片,白天有空闲时间,就掏出来背上一阵子。
没想到,他学的英文派上用场了。一天,一个外国人走进茶楼。老板亲自上去迎接道:“先生,您请坐,欢迎光顾。”那个外国人张口就是一串英语。
老板傻眼了,他不明白外国人说的是什么。这时,恰逢李嘉诚出来,他立即用英语招呼外国客人:“先生,欢迎您来,请坐。”那个外国人用吃惊的目光打量着李嘉诚。
也许在他看来,茶楼伙计都是不会外语的人,没想到这个伙计还会讲几句外语。尽管李嘉诚发音并不十分准确,但这个外国人还是高兴地跷起了大拇指,说:“你很棒。”李嘉诚仍用英语说:“谢谢。您喝什么茶?”“轮井。”他想说的是“龙井”。
李嘉诚说:“先生,您稍等,我马上来。”外国人高兴地说:“OK!”茶楼老板像是看了一出戲,他喜出望外,没料到这个小伙计还会点英语。
第二天,这个老外又来了,还带来几个同伴,后来他们成了这里的常客。
老板非常高兴,马上给李嘉诚加了薪。这件事让李嘉诚认识到,要想招待好客人,必须学习知识,听不懂外语,就无法给所有客人提供服务。
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李嘉诚经常熬到深夜,他的半工半读是靠自己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倔强的他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可没有书本怎么办?
他通过观察发现,不少中学生将用过的教材直接扔掉,只有少数精明的中学生将旧教材出卖换钱。他猜测到,肯定有做收购旧教材生意的书店。于是,他经常光顾旧书店,发现这里果然有他需要的旧教材,他高兴极了。
他花很少的钱买来旧教材,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学完之后,他又将这些旧书卖给旧书店。这样,他既学到了知识,又省下了买新书的钱,真是一举两得。
精打细算,从这件小事就看出他具备精明的商业头脑。
茶楼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三教九流,各种人都有,李嘉诚感到十分新鲜。客人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更多的是生意人。他发挥记忆力好的天赋,将常来的客人的姓名、习惯、爱好、喝茶品种、财富特征摸了个一清二楚。只要客人一落座,不用开口,他就将茶点送上。同时,他还会根据对方的生意类别问候一番。如果是做绸缎生意的,他就问:“近来,绸缎生意可好?”如果是做水果生意的,他会说:“鲜货生意又赚了不少啊。”
从业不久,李嘉诚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每天在茶楼里的15小时,磨炼了他的意志与耐力。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受顾客喜欢的小伙计。老板很高兴,再次给他加薪。在茶楼里,他度过了人生当中最艰辛的一年。
(摘自《李嘉诚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