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自信心培育的策略探析

2018-01-10陈彦敏

中小学德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特长智力班干部

陈彦敏

摘 要 自信心是个人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个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发掘学生特长、给予积极暗示、营造平等氛围、强化成功体验等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勇气实践与体验,充分挖掘个性与潜能,并最终实现目标。

关 键 词 自信心;积极暗示;视角转换;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2-00-02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诸方面的认同程度,譬如对自身的天资禀赋、素质能力的积极评价和评估,是个人从心理上对自身能力和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充分认知和肯定。自信心对于个人的工作、学习、社交起着重要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即鼓励学生笃定自己的选择、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并形成乐观进取,不畏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探索真理的兴趣。

一、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特长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现行教育模式下,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影响因素。[2]由于学习成绩欠佳而自卑、沮丧、灰心、迷茫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实中也有不少青少年因为身高、长相上的缺陷而缺乏自信。事實上,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加德纳多元智力论指出,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构成的,而且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3]人类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能,但擅长的程度不尽相同,那些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取得巨大成就的伟人,并不是样样智力都突出,他们只不过将自己最突出的智力发挥到极致。因此,一个人只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降临。而作为教师,则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内在的潜能、特长、兴趣、性格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具体而言可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测评软件,帮助学生发掘职业兴趣,找到理想航标,并帮助学生建立可行的、合理的目标规划,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努力。譬如学生小A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利用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试对其进行引导,小A的测试结果偏向社会型与企业型,而小A本人也表示喜欢和人打交道,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综合测试结果和自身的兴趣,小A最终将职业生涯目标定为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一目标,教师鼓励小A可以积极参与班干部竞选,积累实践经验,锻炼和提高领导能力。

二、积极引导,给予心理暗示

196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乡村小学做了一个实验。他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而后,他随机选出20%的学生,断言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学期末时,学生都成为了班级里的优等生。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它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该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怀着期望,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并更容易取得成功。这启示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儿童自信心的重要来源。教师在培育学生的自信心时,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譬如小A初次参与班干部竞选,从未有过管理经验的他对自己能否管好班级纪律产生了质疑。教师可以用“你应该相信自己,刚才你在讲台上的演讲特别有感染力。”“老师觉得你能胜任班长一职,请大胆地尝试一下吧。”“你提的建议非常好,老师觉得可以在班上推行。”对小A进行积极的引导,类似的积极暗示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勇于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三、转换视角,营造平等氛围

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并不可能一帆风顺,人们往往会被寻梦之路上的困难和坎坷吓退,这时,教师应充当同伴与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视角,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知与理解学生遭遇的困境,把目光从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过程上来。例如小A在班干部竞选中失利时,教师应首先表达真诚的关切——“你看起来状态不太好,有什么想和老师说的吗?”;而后通过共情的方式,体会学生的感受,表达对学生的理解——“老师也曾落选班干部……”;最后可尝试用幽默轻松的语言,缓和学生低落的情绪,鼓励学生从困难中收获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视角从上位者的俯视转向朋友间的平视,师生双方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个体。在平等、安全、放松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走出困境,重拾自信。

四、创造机会,强化成功体验

除了在困境中安慰与鼓励,必要的成功体验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教师应适当创造机会,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其积蓄力量,继续前行。例如教师可为学生设置成长记录册,当小A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或带领班级赢得辩论赛的胜利时,教师可记下小A的每一次进步与成功。如此,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可采取分层次引导的方法,将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收获逐步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自信。实践经验表明,一个人体验成功的机会和经验越多,自信心也会随之不断强大。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纵观那些收获成功的人,无不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失败,才取得了最终的成绩。而拥有自信心的人,往往能坦然面对过程中的失败与磨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发掘自身的潜能、找准人生方向,是当前德育的关键任务。通过发掘学生特长、给予心理暗示、营造平等氛围、强化成功体验等策略,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其朝着目标不断奋进。

参考文献:

[1]刘卫春.中学生自卑心理引导[J]. 教育探索,2002(8):69-70.

[2]唐子畏,邹用芳.试论影响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J]. 教育评论,1989(5):20-22.

[3]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0(3):38-43.

责任编辑 吴 琼

猜你喜欢

特长智力班干部
老板的特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竞选班干部
特长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竞选班干部
钱就是特长
欢乐智力谷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