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必然性推理 提升议论文的说服力

2018-01-10张发德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镣铐严密性三国

张发德

美国当代学者詹姆士·A·霍金和安德鲁·W·哈特对“议论文”下过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他们认为:“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确实,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要以“逻辑”为基础,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论证”观点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这是议论文的文体特质,是其写作能力的核心。议论文的“论证”过程虽然要用到“概念”“判断”的逻辑形式,但实质却体现为“从论据推出论点(观点)”的“推理”过程。因此,推理,特别是必然性推理是议论文提升论证严密性和说服力的关键所在。

必然性推理是相对或然性推理而言的,前提和结论间有蕴涵关系(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的推理叫必然性推理,前提和结论间没有蕴涵关系(前提真则结论未必真)的推理叫或然性推理。必然性推理含演绎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主要包括属性质判断推理的直言推理和三段论,以及属复合判断推理的联言、选言、假言、二难等推理。或然性推理含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可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比起西方,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水平是较低的,很多国人甚至到大学毕业都未学过甚或是听说过“逻辑学”这门学科,他们写议论文时经常使用类比或“举些例子导出结论”的不完全归纳做法,大多出于经验,或从阅读、上课师承而来,逻辑意识自发而非自觉,对于“前提能必然推出结论”的完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知之甚少甚至是闻所未闻。

议论文的论证如果缺失必然性推理,仅靠或然性推理的支撑,其严密性和说服力是经不起推敲的。单说不完全归纳推理,人们常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可能举出各国不少乌鸦的“黑”简单枚举归纳出论点“天下乌鸦一般黑”;或在举例的基础上深入一步,在乌鸦和“黑”之间展开因果联系的分析,说明乌鸦之所以黑是因为黑色有助吸热迅速提高体温以消灭食腐习性而招致的寄生虫,也因为“黑”起着保护色的作用,有助乌鸦在傍晚频繁活动时避免被更高级的捕猎者捕杀,而后科学归纳出论点“天下乌鸦一般黑”。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严密性和说服力是很成问题的,尽管后者加上因果联系的分析而使论证的严密性和说服力提升了不少,但即使你举了数以万计的例子(现实的议论文写作根本不可能这样),只要人们举出一个反例,你的结论就会不攻自破。事实上,人们已发现了杂色乌鸦,在日本甚至还发现了全白乌鸦,这样,“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定论”一下子就被“证伪”了,这不正说明不完全归纳推理严密性和说服力是很靠不住的吗?

随着人们对议论文论证严密性和说服力关注度的提高,以不完全归纳推理为代表的或然性推理越来越受人诟病;而必然性推理却更为人所推崇,对其的研究和运用程度日益增强。

一、“必然性推理”的课文范例

人教版高中议论文选文涉及很多类型的必然性推理,大可为写作议论文提供借鉴。

例1:《师说》第一段为论证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设置了两个联言推理、两个三段论和一个假言推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分解式的联言推理: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p并且q并且r)

所以,老师是用来解决疑难问题的人。(r)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p并且q并且r)

所以,老师是用来是用来传授道理的人。(p)

(2)两个三段论:

①解惑要从师学习,(老师是用来解决疑难问题的人)(大前提:M—P)

人人皆有惑(要解惑),(小前提:S — M)

所以,人人要从师学习。(“古之学者必有师”)(结论:S — P)

②学道要从师学习,(老师是用来是用来传授道理的人)(大前提:M—P)

我们(人人)学道,(“吾师道也”)(小前提:S — M)

所以,人人要从师学习。(“古之学者必有师”)(结论:S — P)

(3)“否定后件——否定前件”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人有惑如果不从师,那么终究不解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如果p,则q)

人皆有惑(终究要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非q)

所以,人有惑要从师解惑。即“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非p)。

例2:《六国论》有两个三段论和一个联言推理:

(1)三段论:

所有导致韩魏楚三国国力衰竭的原因是韩魏楚三国的破灭之道;(省略的大前提:M—P)

韩魏楚三国赂秦是导致韩魏楚三国国力衰竭的原因;(小前提:S—M)

所以,韩魏楚三国赂秦是韩魏楚三国的破灭之道。(结论:S—P)

(2)三段论:

所有导致齐燕赵三国失强援的原因是齐燕赵三国的破灭之道;(省略的大前提:M—P)

韩魏楚三国赂秦是导致齐燕赵三国失强援的原因;(小前提:S—M)

所以,韩魏楚三国赂秦是齐燕赵三国的破灭之道。(结论:S—P)

(3)合成式的联言推理:

韩魏楚三国赂秦是韩魏楚三国的破灭之道,(p)

韩魏楚三国赂秦是齐燕赵三国的破灭之道,(q)

所以,韩魏楚三国赂秦是韩魏楚齐燕赵六国的破灭之道。(所以,p并且q)(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例3:《拿来主义》有两个选言推理和两个联言推理。

⑴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或采取闭关主义,或采取送去主义,或采取送来主义,或采取拿来主义;(或p, 或q, 或r, 或s)

闭关主义不可取,送去主义不可取,送来主义不可取;(非p,非q,非r)

所以,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应采取拿来主义。(所以,s)

(2)合成式的联言推理:

拿来主义要“占有”,(p)

拿来主义要“挑选”,(q)

所以,拿来主义要“占有”,挑选”。(所以,p并且q)

(3)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在“占有”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或是“孱头”,或是“昏蛋”,或是“废物”,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或p, 或q, 或r, 或s)

“孱头”不行,“昏蛋”不行,“废物”不行;(非p,非q,非r)

所以,在“占有”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所以,s)

(4)合成式的聯言推理:

在“挑选”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使用(鱼翅);(p)

在“挑选”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存放(鸦片);(q)

在“挑选”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毁灭(烟枪、烟灯和姨太太);(r)

所以,在“挑选”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所以,或p,或q,或r)

除了形式逻辑的“必然性推理”外,《六国论》《拿来主义》还用上辩证逻辑的“必然性推理”。苏洵辩证地看出“六国破灭”的 “赂秦”这个内因和“秦侵”这一外因,且看到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及内因的决定性影响,雄辩地得出 “赂秦”这个内因是“六国破灭之道”;鲁迅深刻指出“拿来”的条件“首先要求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并且以培养“新人”和“新文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展开“拿来主义”立论,认识极其辩证。

当然,以上选文中也有或然性推理,如《拿来主义》中用“尼采”类比中国进行“类比推理”,《师说》从历史角度以“圣贤先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例证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些推理或形象或典型,使论证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说服力,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文章论证严密性和说服力的建立还是主要靠之上分析的必然性推理。

二、“必然性推理”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可贵尝试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师生写议论文时除了对“引证法”这种演绎推理的特殊形式运用比较娴熟外,对其他种类的“必然性推理”却显得很陌生。

本来,高中课本议论文选文中的“必然性推理”大可垂范师生议论文写作,但由于逻辑意识和知识的“缺席”,他们对此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他们只能舍本逐末地转攻语言、结构、素材运用等,结果是用语言的华美、结构的精致、素材的新颖遮蔽了推理的无力和思想的苍白,文章的严密性和说服力足可商榷。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不争痼疾。议论文写作亦因此而陷入亟待突破的“瓶颈期”。不过,伴着议论文写作改革步入“深水区”,一些有识之士立足中学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际,大声疾呼中学语文教育应重视“逻辑”并让“逻辑学”重返中学课堂,在他们的倡议下,全国很多中学如厦门一中和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已行动起来,师生的逻辑意识和知识有所增强, 议论文写作中的必然性推理终于难能可贵地闪起了 “星星之火”。

201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尽情舞蹈,纵使身着镣铐》中间写道:

于是有的人因这被剥夺的自由而垂下了头颅:海子把年轻的生命了却成了铁轨上一个潦草的惊叹号,王尔德把满腹的才华埋葬在了无望的牢狱之中,文森特淌血的残耳与绝望的枪声让世人叹惋他们把死亡与放弃当作了与命运决裂的方式,却不知这等与镣铐拼个鱼死网破是何等愚蠢软弱的选择——他们投身的并非超脱沙漠的自由,而是黑暗无边的束缚。

于是又有人选择错了“穿越沙漠”的方式:强权的压迫是高尔基痛恨又畏惧的“沙漠”,古拉格集中营赤裸的现实如此残酷,却被蒙上纱幕涂上粉脂——这等求全自保的方式只会让“沙漠”吞噬心田,再无逃生的可能。诚然,方式和道路的选择是我们的权力,但违背正义和心灵的步履又是何等沉重?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舞出人生的风采,灵魂的高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的确铿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看啊!那些负轭之人舞起来了!罗蒙诺索夫的全俄首所大学,曼德拉的崭新南非,史铁生的地坛命运的把戏化作了坚忍、勇敢以及乐观者足下的泥丸,生活的限制囚禁不住茫茫大漠蓬勃生长的绿意。这世上总有什么是可以被选择的,既然生与死,顺与逆的自由被无常所剥夺,那就踏着沉重的镣铐起舞,这是你的自由,更是你对生命的不辜负与义务!

2015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创新铸就辉煌》开头一段写道:

我国杰出的画家李可染曾说:“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德国著名的作家歌德也说过:“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因为:创新缔造文明,创新铸就辉煌,创新最具风采。

2015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善假于物》中间写道:

借助外来的力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很多事情单凭个人的能力难以完成。大鹏一跃九万里,逍遥至极,那是因为它懂得借助同伴的力量。一国之君有没有管理能力并不重要,只要能借助文武大臣的智慧与力量,同样可以国泰民安。

从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海选”出的三个文段,第一个文段用上了选言推理,其余的则是假言推理。

1.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对待“镣铐(不自由)”,或垂下了头颅,或选错“穿越沙漠”的方式,或“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或p, 或q, 或r)

“垂下了头颅”不对,“选错‘穿越沙漠的方式”不对;(非p,非q)

所以,对待“镣铐(不自由)”,要“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所以,r)

2.“肯定后件——-肯定前件”的必要条件联言推理:

(只有)创新(才能)缔造文明,铸就辉煌,最具风采;(只有p才q)

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即要缔造文明,铸就辉煌,最具风采;(要q)

所以,必须创新。(所以,要p)

3.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如果)单凭个人的能力,很多事情(就)难以完成;(如果p,就q)

很多事情要完成;(非q)

所以,不能单凭个人的能力,即要借助外来的力量。(所以,非p)(借助外来的力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位考生作为高考作文尖子,对议论文论证中的“必然性推理”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较好地提升了论证的严密性和说服力,但比较而言,上海考生的思维更为圆熟。这可从两点得以说明。①对于“辩证”立意,上海考生意识很强,始终扣住“矛盾”二极 “不自由和自由”展开论证;而安徽和吉林考生却缺失这种意识,偏执“矛盾”的一极“创新”“善假于物”而忘记“矛盾”的另一极“传承”和“自力更生”,论证不免“以偏概全”。②在“辩证”一极论点成立理由或条件的“充分性”上,上海和安徽考生的论证较为充分。大家知道,议论文所论证的论点常是 “相对真理”,既然是相对真理,那么其成立就应具备一些“相对性”的具体条件。上海和安徽考生深谙个中之道。 上海考生说“身着镣铐跳舞”要“用不停歇的舞姿征服黄沙,用不知苦的足板踏平荆棘。至少,你还可以选择面带微笑,心怀感激”;安徽考生说“创新”要“用知识充实自己”,“从点滴做起”。而吉林考生对于 “善假于物”在何条件下才能事业成功却只字未提,论证不严密,难为人信服。

上海自2011年开始,从对立的两难的角度,持续几年命制“思辨性”很强的作文题,对师生批判性思维的修炼很好地起到 “指挥棒”的作用;另外,上海作为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先行阵地,很多中学领先全国强化师生的逻辑意识,并加强逻辑知识的学习,这些都有效地促成上述那位考生作文中“必然性推理”的成熟。

三、结语

为确实提升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和说服力,参照课本及高考考场议论文写作的成功经验,对强化议论文 “必然性推理”,我们提几点建议:

1.从“辩证逻辑”的高度主张,议论文应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观”的指导下“矛盾”立意,即要善于挖掘论题或论点中明示或隐含的“对立统一”信息,能从概念或命题的矛盾一极自然而然地想到矛盾的另一极,辩证行文以避免论证的片面性和静止性;

2.强化在“充足理由”下论证的意识。任何论点作为“逻辑结论”,其成立都应以充分的条件或理由为前提,使前提能必然地推出结论,让人无懈可击;

3.充分发挥“逻辑”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基石”作用,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必然性推理”提升到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核心地位。

當然,这些都牵涉到“逻辑学”知识, “逻辑学”是该进入中学师生视野的时候了。起码地,师生要阅读一些浅易的“逻辑学”书籍,以增强思维的思辨性。在此推荐《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彭漪涟、余式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版),《辩证逻辑》(马佩著,河南大学出版社版)等,供师生们参考。

【参考文献】

①俞发亮主编.《高中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上海:文汇出版社,2014年8月第3版。

②俞发亮.《走进议论文》.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第1段。

[作者通联: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坎市中学]

猜你喜欢

镣铐严密性三国
应用习题变式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600WM汽轮机高中压缸中分面漏汽分析及治理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墓志铭
“镣铐”辩
“戴着旧镣铐怎能舞出新姿”: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