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 课堂内外的纽带
2018-01-10孟庆圣
孟庆圣
摘 要:当今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中学”模式为全新的“学中教”模式。广大教学一线教师很好地把握微课特点,享受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微课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也不是万能的,还要深思文中笔者提及的四点。让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真正实现微课的“翻转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微课;视频;翻转课堂
近几年,“微课”作为一个教育新名词,走进了课堂和千千万万的学生家庭。既丰盈着教师的课堂,又益补着每位学子的心田。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一线教师也正沐浴在基于微视频下的翻转课堂雨露中,在实践中产生了颇多的认识和新思考。
一、对微课的认识
笔者在教学中对于微课的使用与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共识:
(一)微时间性
利用几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好。
(二)微完整性
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所以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
以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秋思》的朗读微课设计为例说明,我设计了《秋思》朗读的“微教案”“微课件”“微视频”“微习题”四个模块,力求微课的完整性。
1.《秋思》朗读“微教案”模板
2.《秋思》朗读“微习题”
(1)利用微课上学习的方法给古诗划出停顿。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利用微课上学习的方法给古诗划上标注。注意平仄的标注方法。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带着感情来朗读一下古诗吧。
(三)微操作性
现在高端的信息技术设备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自己制作微视频,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很容易操作的。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
这样一篇写景散文,靠教师课堂说叫,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水的特点”是体会不深的。
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我利用暑假里到桂林景区旅游时手机录制的视频截取了一部分,制作了一个6分钟的微课视频。作为课前预习任务单中的一项任务,并将视频发送到班级群,让学生观看。
再例如:我在执教《草虫的村落》一文中对于“静谧”“夕阳”“斑斓”“熙熙攘攘”等词语教学环节时,我课前拿出纸、笔,边写笔顺,边讲解,同语文教研组的同志帮我录制下了这段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课堂上,我通过课上体验形式就能做出检验。享受着微课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我在使用中也感到有一些茫然。
二、微课使用中的微思考
(一)微课不太适于低龄段小学生的课堂
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但我感覺针对小学生自学能力差,自制力差的年龄特点和学情特点,我感觉微课适合参赛、做课或者较高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但并不适合于低龄段小学生的课堂。
(二)微课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微课,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微课运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传统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反复训练强化,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中学”模式为全新的“学中教”模式,践行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理念。这需要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
(三)微课需要适时而做
运用微课,需要凸显学科特点。以学科教学为主体,避免形式化、工具化对教学的影响,微课应该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有目的的展开微课学习,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运用,凸显学科的特点。不应该是“为做而做”,不求质量,求数量。捕捉恰当有效的教学点,制作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微课。适当考虑到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微课教学是对课堂内容的诠释
微课教学是对课堂内容的诠释,而不是拓展延伸。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外自我传授知识,主动建构,及时反馈;课内教师要求知识内化,优化辅导答疑的做法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环节,要求教师做的微课简练、省时、高效。不然学生课前处理不了多门功课的微课、任务单;学生不是机器,总得有休息时间。如果门门功课都利用课前预习单感知新知,那“向40分钟要质量”不就是一句空话。
笔者实践中力求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中学”模式为全新的“学中教”模式,践行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理念。与此同时,也注意到上文中提及的四点微视频下的新思考。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上应该捕捉恰当有效的教学点,制作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微课,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