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批判思维素养的提升路径

2018-01-10肖静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

肖静

摘 要:培养大学生批判思维素养,是我国新时代人才战略的应有之意。批判性思维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应从批判思维教育的正式制度的健全、非正式制度的演进、保障机制的完善入手,为大学生批判思维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批判思维教育;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保障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由制造转向创造,那么就必须有一大批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型高等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要创新就必须有批判,“我们不能只追求创新性思维而忽视批判性思维,应当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基于‘批创思维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创新性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人才作为保障。大力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必要求人才具备批判思维的素质。批判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然而受制度性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中批判思维训练缺乏,导致多数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质疑、分析、推理、论证能力不高。因此,切实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学生批判思维素养的提升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主力,其作用的发挥与高等教育的相关制度规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制度视角切入,探索大学生批判思维素养的具体路径,构建制度化的批判思维教育机制,对于培养批判创新型、知识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一、健全批判思维教育正式制度规范

正式制度是由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由国家层面提供关于高等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正式制度安排,其指令对高校管理部门产生规范、引导和约束作用。

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确定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划,引导高等教育机构推行各项人才培养的战略与措施。然而,我国到目前为止缺乏对高等教育中批判思维的正式制度规范。在199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迄今为止尚未将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也是只字未提”。由于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中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内容,相关的教育评价制度、认识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中都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考量。教师资格认定中也没有批判性思维的相关条款。批判精神并没有在正式制度中得以明确。缺乏批判思维的制度安排是导致高等教育大学生批判思维素养培养薄弱的重要原因。

从美国批判思维运动的发展历史来看,从里根总统到奥巴马总统都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批判性思维已经被视为是公民的自然资产,是培养理智独立公民的重要内容,甚至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在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中就学习的内容提出“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协作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的21世界的具有竞争力的学习者。”国家层面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正式制度的制定,为美国高等教育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引导规范作用[1]。因此,要从国家层面,以制度化的形式将批判性思维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中,为高校开始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批判思维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约束机制。

二、促进批判思维教育非正式制度的演进

非正式制度是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意识形态、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社会大众对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意识与观念是推动批判性思维教育开展的保障。就目前情况来看,批判思维素养并没有成为集体的意识共识,社会成员并没有为推广批判性思维采取积极行动。

在課程体系设置上,缺乏专门的批判思维课程。在美国,许多名校都将批判性思维课程列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并且要求教师将批判思维的方法与技能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但在中国,鲜见有高校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的通识课程,并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没有纲领性文件规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自觉意识和教育习惯和批判思维的技能。张梅等对大学生批判思维现状的调研中,发现教师批判性思维教育自觉性的缺乏,他们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成为知识的传声筒,很少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也很少指导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式的推理方法进行思考。[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批判式的推理、论证,学生丧失了大量的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机会,也无法掌握批判思维的技能和形成批判思维的习惯。

另外,学生在大学阶段应将追求真知,探索未知作为学习的使命与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对知识传承、创新中地位是平等的,他们都有权利与义务对生活、学术领域已有答案的质疑、批判、分析、论证。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都变成了海绵式的学习者,成为知识的接收器,逐渐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习惯。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习惯的缺乏,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批判思维教育的开展中,不仅需要国家提供的正式制度的保障,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形成集体共识,将批判性思维素质的提升作为教育的目的。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批判思维的宣传与教育,全方(下转第23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车辆边缘网络中传输信息的QoS保障机制
物联网无线通信传输层动态通道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中国海外投资安全急需保障机制配套
高职院校合力育人的保障机制探究
对新时期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环境公益诉讼视域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