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0亢萌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法

亢萌

摘 要:本文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案例讨论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大学综合英语中的应用。与传统课堂不同,基于问题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还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符合现代大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

一、引言

多年以来,高等教育综合英语课堂都沿用着传统教学法,也就是最早用于教授拉丁语,后来在20世纪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的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依赖于课本,通过直接教授生词和语法规则,并且使学生大量练习文本翻译从而习得第二语言。此种方法在外语人才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增加,学习资源广泛而易于取得的今天广受诟病,因为这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学生也依靠死记硬背和做题来提升语言水平,主动性和创造力则无法得到发展。如今,外语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有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学生的需求,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一)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Perkins(1992),建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的心理学与哲学研究:皮亚杰(Piaget,1969)的认知发展论和布鲁纳(Bruner,1966)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是根据经验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主要有两个分支,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Kanselaar,2002)。其中认知建构主义是基于皮亚杰(Piaget,1977)的研究。他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在于主动构建。当学习者遇到和环境与其认知结构不符时,平衡就被打破了,学习者必须认识理解客体并将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来重建平衡。而学习者在其原有认知结构不能使新经验同化时,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来达到更高级的平衡。社会性构建主义则是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维果斯基(Vygotsky,1978)强调认知发展中的外部因素,例如学习者与社会和文化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个人的知识构建。根据Wertsch(1997),社会性建构主义鼓励学习者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背景文化形成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学生应通过与其他学生,与知识丰富的社会成员以及现实世界的互动来发展思维能力。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样有助于其获得知识。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

根据Shunk(2000),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社会性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由戴克斯塔和邁瑞保尔提出,最早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大学以培养医学生应对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应将学生看做空的容器,单向地灌输内容,而是为学生精心创造学习情景和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学生学习的过程则就是团队协作,解决教师设置的开放性的,现实的问题的过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中心,在教师设计的现实场景和实践问题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并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搜集资料,采访专家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贴近现实,不仅能掌握预期的内容,问题解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也能够得到发展。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New College English Integrated Course 1(李佩英等,2013)中第一单元课文“Writing for Myself”(《为自己而写》)为例,试说明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步、教师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精心设置问题并提供可用的相关学习资料,除课文本上外,还可有教师挑选的相关书籍,视频和网站。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建构学习内容的意义,并帮助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协作能力等。因此作为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仔细谨慎,除了自己搜集资料制作问题以外,还可与问题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完成,或参考学生的建议。教师设置问题时可考虑以下几点。(1)问题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2)问题场景应接近现实,而不是为教学而虚构的与专业内容相关而与现实无关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意义的。(3)考虑学生的背景和基础知识,问题场景应当是学生所熟悉的,而不是将学生置于完全陌生不曾经历的场景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4)问题以开放性的为佳,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沟通。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文化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

第二步、建立小组,组织协作。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分组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能力等进行合理分配,使拥有不同背景知识,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内相互启发,合作交流。每个小组成员除协作解决问题以外,还可分配不同的职责,如组长,汇报人,记录员和监督员。职责分配可使小组的合作更加高效和谐。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协调者,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与性格帮助分配职责。

第三步、学生理解题目,并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此阶段,学生应画出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列举出所需要探究和调查的一系列问题,认识到可用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新知识。例如要解决上文举出的两个问题,学生可意识到自身拥有的经验知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将高考作为目标的学生是广泛存在的。而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需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如调查分析此现象存在的原因。教师可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确保任务在英语环境中完成。endprint

第四步、在上一步中列举出的问题由每个小组成员负责调查,最终汇总成为一篇书面报告。教师鼓励并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除阅读课文以外,还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所需信息,向相关领域的教师,权威人士或有经验的社会成员寻求帮助,使用数据库等。此阶段的学习加深了学生与外界的互动,使学生的搜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大量的相关阅读与最终的报告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巧。

第五步、成果展示。每个小组的汇报人或是所有小组成员将整合过的信息和讨论结果在班级展示。展示成果前教师根据小组完成情况给予指导。这一步骤给予学生与学生新的互动机会。展示成果时,不同小组也是在展示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建构,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口语能力也得到发展。

第六步、评价。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给出评价。此外还有个人、小组自评以及小组间评价。评分标准在课前提供给学生为佳。引入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反思,更好的为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

维果斯基(Vygotsky,1986)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体验。知识不是完全通过个人来建构,而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成员,学生与社会文化交互作用产生的。以上步骤正体现了维果斯基所认为的社会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为当下新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将被动接受灌输转为主动发现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在综合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使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变为设计者设置启发性问题以及引导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语言能力。而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问题,创建情景和根据小组情况进行指导都要求教师不断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并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此才能使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大学综合英语课堂上更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獻:

[1]Bruner,J.S.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Cambridge, M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2]Perkins,D.N.Technology meets constructivism:Do they make a marriage.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A conversation, 1992.

[3]Piaget,J & Inhelder,B.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New York:Basic Books,1969.

[4]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教学法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