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现在不可以
2018-01-10一阳
一阳
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大俗又大雅。既不可轻视,又不可过于看重。既不能失去,也不能死守。
它是啥?洋气点的答案就是money。
各位同学可能会在心底小小地鄙视一番:嘁,说什么不好,非要和我们谈“钱”,忒俗;亦或满心的茫然:我是不是拿错杂志了?对“手无寸金”的我们来说,这个话题谈得早了点吧?
非也非也,金钱的俗雅并不在它本身,而在使用者身上。它可以使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还可以帮助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合理使用它,完全可以“超凡脱俗”嘛。
更何况,升入初中后的我们,和金钱打交道的机会可比小学时要多得多,有时候,手里的资金堪称充裕啊。
说到此,我不禁汗颜,想到我刚上初一时,突然迷恋上点歌:打电话给一个电台,花一元钱点一首歌……最后,打了无数电话的我浪费了一大笔钱,被爸妈狠狠揍了一顿。
现在想想,当时的电话点歌和现在的网络游戏、直播视频、电视互动相比,简直无聊透顶。但是年轻的我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这个世界都有浓浓的好奇心!看到自己没接触过的东西,就想去尝试一下,不知不觉地掏了口袋。
这若没把持住,就变成了“冲动消费”。如此想来,学会如何花钱,可是对我们自己大大地负责啊。
退散吧,冲动的恶魔!
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近两年,新闻报道里开始出现这样的新闻:XX学生在游戏平台花费数万元;XX学生私拿父母积蓄冲动消费……
是不是很夸张,是不是很想不通,是不是很为那些家长痛惜:他們的孩子简直太傻太天真了。其实,这些孩子事后也很后悔,个个都觉得自己是被“魔鬼”蒙蔽了理智。
那么,这股冲动是从何而来的?我细细琢磨一下,嘿,发现了问题所在!
问题一:虽知“粒粒皆辛苦”,却无“辛苦”的概念。
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父母们虽然在学习上对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但在生活上却几乎是百依百顺:我们想要什么,想吃什么,只要不过分,父母都会“买买买”!尤其上初中后,开销的名目越来越多,什么同学聚会啊,生日礼物啊,活动经费啊……基本都处在“我要即我得”的状态——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嘛。
手中有了资金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能买的东西、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虽然都知道爸妈赚钱不易,可当我们乐滋滋地去买网络游戏道具,跟风购买“时尚单品”时,这个认知就会被无限淡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过“苦行僧”一般的日子,只是当我们购买不必要的东西时,可别忘记父母赚来它时的辛苦——花钱的时候可得好好“理一理”!
如此,也就衍生出问题二:总认为理财是大人们的事。
这也是不少父母心里想的:涉及到金钱的事情,不是孩子该接触的,现在孩子最主要的事就是学知识,长身体。花钱嘛,长大了还怕不会花?
我们应该感激父母的这种想法,因为它来自于父母对我们满满的爱和细致的保护。在外拼搏,撑起一个家的他们,太了解赚钱的不易和辛苦,也太了解金钱带来的诱惑,所以不想让我们过早地接触。
可是,父母给予我们花钱的权利,却很少关注我们花钱的方式。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个个都冰雪聪明,会精打细算的大有人在。只是,这个时代偏偏多了很多诱惑。例如电子货币这种东西,再多的钱也都变成一串数字。看在眼里,落不到心里——在店里买个10元钱的东西,我们的心可痛了;看到短信提示银行卡转出100元,我们的心却毫无波动。
其实在有的国家,孩子从5岁开始,就要了解钱的来源和用途;到了小学,就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财物;初中后,更要了解如何去花钱和存钱。我们身处的中学时期,是学会理财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学习“如何花钱”,那我们也就可能处理不好“冲动消费”哦。
加油吧,这是爱的回报!
有的同学会问,说是要“理财”,可大家都是学生,手里没多少资金,怎么“理”?
嘿,大人有“大办法”,我们自然也有我们的“小办法”啦。最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起“理”的意识!
1.我们可以当家中的“生活小专家”。每当家中有一笔开销,例如三餐的花费,水电煤气的费用,都可以拿本子记录下来。虽然我们不能为家庭经济添一份力,但是我们知道了要想温馨经营一个家庭,需要花费哪些,做到心中有数。
2.我们可以咨询父母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等,再请父母帮我们办一张属于自己的银行卡,把省下来的零花钱、压岁钱存进去。这个过程我们全程参与,即使不能独立办理,也要谙熟于心。
3.建一个自我开支统计表,把每天的“吃穿住行用”的支出项目都列出来,到月底再汇总。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每月有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不必要花的。如果能在月底收支持平或有节余,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棒的“理财师”啦!
亲爱的朋友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养育我们,给予我们金钱,是爱我们的方式之一,它无私又容易被忽视。我们学会理智地花钱,便是不辜负这份爱的方式之一。
谁说等我们长大了,才能回报父母的爱?现在的我们,同样也能做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