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火罐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2018-01-10王俊英周在超
王俊英 周在超 曹 敏
(1.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 内江 641000;2.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龚家卫生院,四川 内江641000)
落枕或称“失枕”,急性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冬春季多见,表现为晨起后项背部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转侧不利,严重者俯仰困难,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1],主要因颈部肌肉长时间过分牵拉或感受寒邪侵袭而发生痉挛所致[2]。平衡火罐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以神经传导为途径,以自身平衡为核心,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穴位、经脉以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祛邪外达、调和脏腑,松弛痉挛肌肉,缓解疼痛痉挛[3]。笔者采用平衡火罐治疗落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纳入标准:符合落枕的诊断标准;病程0~3d;年龄15~45岁,性别不限;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造血系统以及重症糖尿病、感染患者;其他颈椎疾病,如颈椎滑脱、颈椎畸形、颈椎椎结核、椎管内肿瘤、椎管狭窄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颈肩部皮肤病变、破溃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门诊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落枕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与平衡火罐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针刺组采用电针治疗,选穴为落枕穴、风池穴、大椎穴、承山穴、肩井穴、肩禺穴、夹脊穴及阿是穴,使用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G6805-Ⅱ型电针仪,采用断续波,治疗30min,每日1次,连续3d。平衡火罐组予平衡火罐辨证治疗,间日1次,连续3d治疗2次。1)闪罐:患者坐位用3号火罐在双侧的颈肩背部闪罐3min(斜方肌、肩胛提肌为治疗的主要部位)。2)揉罐:涂少量润滑油(精油或紫草油)于肩背部,火罐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及肩背部揉3个来回,重点揉肩井穴、风池穴,顺为补逆为泄(多用补法)。3)抖罐:沿肩背部两侧膀胱经用罐口快速抖动3个来回(顺经为补、逆经为泄),频率120次/min以上,多用泄法。4)坐罐:在斜方肌的上缘、颈背部,留罐8min。5)摇罐:在留罐的基础上,轻按罐底,并和缓摇动,顺为补逆为泄。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颈椎活动度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颈肩部活动自如。好转:颈项部疼痛酸胀感减轻,颈肩部活动改善。未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2)颈椎活动度依据《康复评定》[5]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d后测量患者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的活动度。参照《颈椎病临床临床评价量表》[6]对测得的数值量化。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40,左右旋转>75,记3分;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30且<40,左右旋转≥60且<75,记2分;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20且<30,左右旋转≥45且<60,记 1分;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20,左右旋转<45,记0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One-wayANOVA检验后再用Bonferront法进行两两比较,组间治疗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平衡火罐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平衡火罐组优于针刺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平衡火罐组 50 7.01±1.63 0.82±1.45*△针刺组 50 6.85±1.68 1.68±1.35*
2.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见表4。结果示两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P<0.05),且平衡火罐组优于针刺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分,±s)
?
3 讨 论
落枕临床表现为颈项部的疼痛、肌肉紧张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7]。其病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睡姿不良,头颈部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部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导致颈部一侧肌肉紧张,发生静力性损伤,或因运动不协调、外力作用使一侧肌肉拉伤;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或盛夏贪凉,致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经络痹阻[8-9]。目前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落枕的研究报道较多,疗效参差不一[10-11],且针刺治疗落枕后残存的痛楚也给患者带来困扰,严重影响其应用的推广,因此很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平衡火罐治疗落枕,发现平衡火罐能较快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平衡火罐疗法是在王文远教授“平衡理论”[12]的指导下,将传统拔罐法演化为闪罐、揉罐、推罐、抖罐、坐罐等多种手法,对颈肩背部肌肉和“痛敏点”实施熨刮、牵拉、挤压、弹拨等良性刺激,激发经气,疏通瘀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痉挛肌肉,有效推动气血的正常运行,使脉络通畅,故疼痛可愈[1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局部组织的5-羟色胺(5-HT)含量增加是疼痛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而平衡火罐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局部神经及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等良性刺激,利用火罐的温热和负压效应,促进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提高脏腑机能。中医学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行气通络,平衡阴阳等功效[14]。火罐疗法是非药物的物理治疗,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一种绿色疗法,通过负压及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疼痛[15]。同时,平衡火罐一整套治疗对皮肤的温热刺激,使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传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趋于平衡,达到调节肌肉协调性、改善机体疲劳、缓解疼痛[16]。
综上所述,采用平衡火罐治疗落枕,较针刺治疗对缓解患者颈背部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效果更明显。
[1]王华兰.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7-108.
[2]苏敏芝,黄小燕,张瑾.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6,48(2):96-99.
[3]梁伟斌.平衡火罐结合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疗效观察[J].柳州医学,2010,23(1):29-3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
[5]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141.
[6]张鸣生,许伟成.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51-154.
[7]冯希.黄氏理伤手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3):35-36.
[8]陈万辉,赵燕琼,冉小燕.针刺养老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 50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7(4):115-117.
[9]刘李斌.落枕的分类诊断与治疗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6):77-78.
[10]余翔,李惠斌,温速女.针灸治疗落枕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270-272.
[11]韩丽斌.针刺落枕穴结合整复手法治疗急性期颈椎小关节紊乱症 50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0):759.
[12]王文远.平衡针灸学最新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18-21.
[13]胡波.平衡火罐治疗脾虚泄泻临证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3):35-36.
[14]潘冬青.艾条灸配合平衡火罐治疗肩周炎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8):87-88.
[15]蒋新军,陈燕,霍依,等.火罐疗法对血瘀质女性经期症状及抑郁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2):571-574.
[16]马立嵩,罗晓曦.平衡火罐治疗急性损伤性腰痛的疗效观察及辨证施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394-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