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极环境变暖关注度分析

2018-01-10温可馨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北极气候人类

温可馨

北京康福外国语学校 北京 100195

北极环境变暖关注度分析

温可馨

北京康福外国语学校 北京 100195

全球变暖是近十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曾因为在为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状况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被授予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在质疑声中人们渐渐接受了全球变暖的事实,2016年各国在达成了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共识,划分了各自承担的减排指标。但今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声称全球变暖的问题是一个骗局。一石激起千重浪全球变暖问题又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这究竟是世纪骗局还是将来真的有许多陆地会被海水淹没?带着这份好奇,我参加了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组织的“2017中国青少年北极科学考察团”,踏上了北极之旅,在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做了为期半个月的科普考察。

1 北极及环境现状

北极地区就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它包括了整个北冰洋和濒临北冰洋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以及北冰洋里的一些岛屿。北极地区有8个国家,即挪威、冰岛、丹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瑞典和芬兰。由于北极的军事战略地位和丰富的地下资源各国对北极极为重视,8国于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了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北极的矿藏主要有煤、磷灰石、铁、石油和天然气等。

我们考察的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纬74°至81°之间,由9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最大的岛叫斯匹茨卑尔根岛,面积有6万多平方公里,首府叫朗伊尔城,人口2000多人。1920年,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签约国可以在北极建站进行科学考察。我国于1925年加入该条约,2004年在新奥尔松设立中国北极黄河站。如今探险时代虽已过去,但如果你来到新奥尔松小镇中心,站在探险家阿蒙森半身雕像前,你依然可以感受到探险者的信念、勇气、激情和坚强。

我想象中的北极是一个完全由冰雪覆盖的世界,但当真正到达北极,我才发现这里与我想象的有很大不同。斯瓦尔巴群岛的冰川依旧高大,但浮冰没有想象得那么密集。各岛情况不一,有的岛寸草不生,裸露的陆地呈现着黑一块、褐一块的颜色,有的则布满地衣和矮小的仙女木、虎耳草等植物,生机盎然。根据《2016北极报告》,由于人类碳排放和厄尔尼诺的影响,北极在过去一年中以地球其他地区两倍的速度变暖,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北极地区的冰雪覆盖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报告》说,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的北极气温是自1900年开始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其平均值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高出2℃,比该地区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出3.5℃。2016年北极海冰面积是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的,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减少28%。有人预测,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再过100年,北极1000多万立方公里的冰会全部融化,纽约、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都会被淹没。此外,海冰融化还会给全球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海冰是北极动物的桥和舟。没有浮冰,寻找食物的北极熊会淹死在海水里。一位加拿大北极生态学专家发出警告说,任凭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北极熊将绝种。

2 北极变暖的两种理论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是一种长期趋势,人类活动是不是引起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科学家们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关于北极变暖问题主要有两个理论,一是人类的活动导致变暖,二是说北极气温变化与人类无关,属于自然现象。

第一个理论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大量开采、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且这种变暖趋势会导致北极的冻土带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将进一步对北极及地球其他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产生深远影响。这已被很多科学观测手段所证实。国际上主流观点认为这是一种长期趋势,认为是人类活动影响了地球气温的升高,因此呼吁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等等。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近200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约国一致同意通过了《巴黎协议》。《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第二个理论认为地球的冷暖受冰河期的影响。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曾历经三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纪与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续了几千万年,新生代的冰河期则持续了两百万年。关于冰河期的成因学界至今仍无一定论。冰河期的发生,至今仍是自然科学的一个谜。大约是人类刚出现在地球舞台的两百万年前,地质史上第三纪冰河期和第四纪冰河期同时揭开序幕,全球各地气温开始下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欧洲、北美洲和格陵兰,都曾被北极一路延伸过来的大冰盖所覆盖。

研究人员解读了取自极地地区的冰芯和树木的年轮,结果证实我们完全不不必杞人忧天。大约最后一个冰河期(1.1万年前)结束时,地球也曾是个暖洋洋的地方,北极是猛犸象和剑齿虎的天下。但经过短暂温暖地球又开始变冷。这表明地球冷暖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与人类活动无关。地球的气候是波动的,或许现在是波动向上——变暖,一个时期以后,还会波动向下——变冷,这些变化并不主要是因人类活动影响的直接结果。有些科学家已相当肯定地球的绕日轨道和自转轴的变化,与冰河期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变化改变了入射阳光的分布,引起地球上气候极大的变化,并以此推翻了一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

这两个理论一个说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将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另一个说人们不必为此担忧。双方各执一词,孰对孰错目前难以下结论。实际上,两种理论激烈争辩后面是它们各自代表的巨大经济利益。例如在美国,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代表着美国中部各煤炭和石油州的意愿,而主张控制气候变暖的一方背后则是掌握新能源技术的西部各州财团。

3 人类活动对北极环境变暖的影响

大约5000年前,爱斯基摩人一路追踪着动物从亚洲进入北极地区,北极开始有了人类活动。现在生活在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总数约200万人,但生活在树线以北的当地居民不到10万人。以前,爱斯基摩人以石器狩猎为生,驾着狗拉的雪橇,住在冰屋伊格鲁 (igloo)里,过着纯低碳生活,对环境影响不大。他们现在则过住在装有下水道和暖气设备的木板房子开着汽车和摩托艇,用现代来复枪。现代化生活当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但这不是主要的,对北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矿产开发、交通运输和旅游。

北极地区的能源、矿产和渔业资源极其丰富:世界原油储量的1/4、天然气储量的1/3以及煤炭等(我们考察的斯瓦尔巴群岛在1800年捕鲸业衰退后主要从事煤矿开采)。北极地区不仅仅有上述自然资源,更具备重大的交通价值。北极航道可缩短约40%的传统欧亚航线,但因海水结冰,航行非常困难。随着气候变暖、海冰消融,北极航道的价值又开始凸显。尽管北极航道的开通会使逾1000种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威胁,但极地旅游正成为全球新的旅游目的地。人类活动的增多,对当地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在加大。2007年南极曾有观光船沉没,漏出燃油严重污染附近的企鹅聚居地,造成了生态危机。

问卷(Questionnaire)第1题 In what way that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 have influenced the Arctic environment most?(人类活动对北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单选题]

4 人们北极环境变化关注度的调查及其分析

根据科考团的安排,科考项目分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我参与的是人文考察项目。因为去的时间较短,无法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我选择做一个对我周边的人群北极气候变暖关注度的调查作为这次北极考察的成果。从北极回来即着手设计问卷,选择调查软件以及整理通讯录等事宜。整个调查历时一个半月,共发出1000份问卷,回收250份。我一共设计了8组题,第1—5组每组5题,第6组10题,第7—8组每组4题,一共38题。题目范围涉及了历史、现状、解决策略、原因、了解渠道、相信程度、关心程度等等。由于没有经验,此次调查从设计(如第6题漏掉了“互联网”选项)到发放都存在不少瑕疵。

关于第1题,82.8%的人认为人类活动对北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资源开发。关于第2题,34%的人认为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始于工业革命,23.6%的人认为最近10年变化最大。关于第3题,人们选择的最严重的北极环境污染前三名,空气,垃圾,水污染,所占比例分别是25.6%、27.2%和27.2%。

第3题 What pollution is the most serious one in Arctic area?(在北极最严重的污染是) [单选题]

第4题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rgent threat?(当前最紧迫的威胁是) [单选题]

第5题 How to stop the current crises?(如何制止当前的危机) [多选题]

第6题 Where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crises in the Arctic Area?(您获知北极地区存在环境危机的渠道是) [多选题]

第7题 please indicate how much you would trust information about environmental crises in Arctic area if you heard from(请标出您对听到的有关极地环境危机的相信程度) [矩阵单选题]

第8题 请在此输入问题标题 [矩阵单选题]

关于第4题,59%的人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最紧迫的危机。关于第5题,83.6%的人认为应减少极地开发,加强管理。关于第6题,81.2%的人所获知有关极地环境危机的相关知识是来源于电视。关于第7题,在听取有关对极地危机问题的可信度上,选择“相信科学家的言论”最多,所占比例为74%。关于第8-1题,42.4%的人选择了这件事对个人相当重要,34%的人选择了很重要;关于第8-2题,52.7%的人表示相信北极地区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球灾难,比较信的为32.8%;关于第8-3题,70%的人认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非常有必要。关于第8-4题,绝对相信或比较相信气候变化仅是地球温度的波动的为44.4%,不相信的为55.6%。

5 结语

从已回复的问卷看,98.4%为中国人,其余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这可能与我们选择的群体有关,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我国公民的关注是不争的事实。从年龄段看,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 67岁,30岁以下占19.2%,30至45为49.2%,45以上的为31.6%,30至45岁的人群关注度最高。从性别上看55.6%为女性,44.4%为男性。从学历上看,73%为大学以上。从职业上看,企事业人员占89.2%,政府公务员仅占10.8%。当然25%的回收率,扣除各种因素,这回复率也是很低的,从而侧面反映出这个议题大对家来说并非当务之急。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是人为因素和大自然规律导致北极气候变暖的人数竟然大体相等。看来,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虽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就减少碳及甲烷排放的行动框架达成了共识,但人类的努力仍远远不够遏制这一趋势。全球应该就气候升温对北极永冻层和其他碳沉积带的影响进行更多工作,如加强北极地区气候变化而监测,协助当地居民用低碳方式改善生计,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等。我们还应该多请科学家拍科教片,开办各类讲座、通过电视台、报纸和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普及北极气候变化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总的来说从所获得的统计数据中还是能够看出人们对极地气候变暖的了解、态度、关心以及信息来源等方面的现状。大多数人认为人类应该对极地开发有所节制。其实变暖的速度才是让科学家最担心的。数据表明近几十年气温在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升高。不管全球变暖是因为人为的原因还是自然规律,异常的气候本身对人类生存都是危险信号。

P468.1

A

猜你喜欢

北极气候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北极有个“放屁湖”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北极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