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平:每种工艺都是有温度的传达

2018-01-09

中国摄影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平画幅手工

自2003年创立金平影像工作室以来,我的影像多在于探索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关注一些鲜为人知、正在消失,或正在被这个世界遗忘的一些自然和人文题材。并且每一个题材一拍就是几年才能完成,好像每次都给自己选一个特别难的命题,非得真正把它读懂、参透,才会停下来。

在全球化如海啸般冲击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之时,在庞杂无序的城市化趋势之中,我们来不及思考和定位,就被一波接一波洪流冲向了另一个彼岸。我就是这样在多重身份挤压下成长起来的摄影师,但我是一个“守旧”的人,总是希望通过影像能够停下来思考。我的作品《印象德格》《天启》《时·痕》《喜马拉雅·七千米之上》《大树下》《色彩古巴》和《濮秘》从不同的维度关注了大自然的能量带来的鬼斧天工,也追寻着社会变革之中生产关系的衍变,以此串联出自我实验影像的线索感和启示录。

朋友都知道我玩了十几年大画幅(20×24英寸),差不多就是“底片多大,照片就有多大”,天地、时间、人和都攒在那底片上,好几天拍到一张片子特正常。对我来说,大画幅架构笨重、操作繁复,需要长久曝光的摄影手法代言了某种仪式感,这恰是大画幅对我的致命吸引所在:非刻意,却有着自然的主观带入;不可预判,常有偶得的意外之喜。

从追求极致影像素質,到对材料(影像介质)的痴迷研究;从保护传统民艺的角度出发,到影像(正在消失的风景)与特种介质(即将失传的古法介质)的融合之二次创作,逐渐构筑起我个人的艺术风格。

我曾有一幅作品在北京展览,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油画,引得很多观众都想用手去触摸。后来在上海展览,一位评论家看到作品上一位老头脸上皱纹正好与纸张纹理结合在一起,激动不已,说这种结合产生了一种非常美好的影像效果。

近年来,我走遍了中国几乎所有手工造纸的地方,静心下来研究每种手工造纸的差异,包括工艺和原材料。经过十余年的实验,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制作古法纸影像的方法。这种影像沉稳、朴素,不规则纤维与图像叠加产生的肌理效果,使影像更加立体。虽然质地粗犷,但影像的细节又极其丰富。我并非什么影像都往同一种介质上去放,关于藏文化的影像就使用手工藏纸,关于傣族文化的就用手工傣纸。我曾经做过的石头影像、玻璃影像、冰川丝绸影像,它们都是用传统古老的介质工艺进行表达。铂钯接触印相、艺术微喷、蓝硒法等都是技术的表相,但每一种于我来说都是有温度的传达。

在当今摄影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元化的影像语言和表达方式更值得探索和研究。摄影再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一种复制。对我来说,带有情感的形态、影像和符号,跟探索人性的重要性一样,带有着根本性重要意义。

评委评语:

金平对摄影始终秉持虔诚与热忱。他持续多年,专注拍摄边地古村落和民族传统文化;他将大画幅相机扛上珠穆朗玛峰,截取冰川雪峰的真实面目;他沉醉于古典工艺和手工技法,探究影像语言的突破;他真挚诚实地从事摄影公益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他为摄影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和摄影社会功能的多元化呈现,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金平

1959年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是使用超大画幅拍摄、用特殊介质与传统后期工艺呈现影像的探索者。作品强调传统文化下的人文主观表达,多次在国內外展出。

猜你喜欢

金平画幅手工
SiC trench MOSFET with dual shield gate and optimized JFET layer for improve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afe operating area capability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Effect of anode area on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vertical GaN Schottky barrier diode temperature sensor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全画幅机身
PAUL GALL AGHER 大画幅黑白风光
Hydroxyapatite Coatings on Titanium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in a Modified Simulated Body Fl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