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大学新生拥有求学精神

2018-01-09宋辉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双创

宋辉

摘 要:求学精神是贯穿人一生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大学生应有的优秀品质。求学精神与职业精神的形成,与当下万众瞩目的“双创”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求学精神与个人的安身立命、与社会的持续进步发展相关联。因此,大学管理者、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植入求学精神培养基因,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尤需如此。

关键词:求学精神;职业精神;“双创”

初入学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学校首先要给予他们的是什么,未来的职场最期盼他们拥有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的确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费过思量,最后得出的答案很简单,就是求学精神。有否求学精神,关乎到他们的安身立命,关乎到家庭的幸福存续,关乎到社会的持续进步。所以为他们或者说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植入求学精神培养基因是大学以及大学新生们的核心任务。

求学精神的养成是有难度的,学霸们自带高配学习基因,自然基本无需培养。但是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们并非都是学霸,未来的四年实际上是他们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是他们开启人生的最重要的“预热点”,只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没有明晰认识到。因此学校与老师要通过“三步曲”帮助他们养成求学精神。

第一步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新入学的大学生多半都是“狂欢者”,因为他们无拘无束的快乐情绪几乎被压制了三年。中考后高中前的暑假几乎算不上假期,许多学生在家长催促安排下,走出中考考场大门几乎直接进了高中课程补习班,无缝链接提前开启高中生涯。三年苦读,即便偶有新年联欢、校园文体赛事活动等带来兴奋与快乐,也犹如“带着镣铐跳舞”。特别是经过高三年段的非人学习经历,走出高考考场的准大学生们犹如冲破牢笼一般,马上抛掉三年来的生无可恋,即刻进入近三个月的狂欢假期,直到走进大学校园又再次搅动一番即将殆尽的狂欢,在各种好奇满足与留待后续探求之后才慢慢收回心绪,步入大学正轨——这几乎就是中国高考制度带来的必然。所以调整求学状态为养成求学精神奠定良好基调是大学新生的首要任务之一。

养成求学精神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点上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大学与中小学的管理大相径庭,在学校诸般规则制度之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是主调,与中小学生班主任、教务处、家委会家长共同密集织补的管理网络贴身督导截然不同。“小燕子”赵薇曾在一档节目里笑不可支地吐槽她中戏的班主任崔老师趴在教室后门小窗上监督同学上课的事情。“我们是大学生啊,是中戏的大学生啊,趴窗口那是我们初中老师做的事情啊…”“趴窗口”反映出老师与学生在学生成长方面的认知矛盾。一方面学生自认为已经是大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老师不应过多干预;另一方面老师凭着多年的经验认为“趴窗口”类的行动,对督导学生学习并养成成熟的学习意识、求学精神绝对有积极作用。实际上这种矛盾的产生与中国高考制度有密切关系,很多学生高考之前疲于奔命地不是坐在教室里就是在奔往补习的路上,耽于机械、被动学习中太久,缺少独立思考与学习内化,优质的学习习惯与知识转化能力并没有真正形成。但是学生对此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特别是入学不久的新大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虽然“趴窗口”有点极端,但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上必须积极介入,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步引导学生认识求学精神是开启美好人生的金钥匙。入学之初确立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或者方向,以及为达成目标而确立的总体学习规划、原则、方案等,对四年后的入职或者考研很重要。一些目标不明晰的学生初入大学觉得四年后似乎遥不可及,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挥霍,热衷于闲逛校园,结交各院系同乡同学,八卦各路传闻消息…什么都能成为主业,唯独学习倒成了副业,努力做着与求学不搭边的事,更不要提养成求学精神。此时学校与老师的引导干预极其重要,引导学生常常问自己:未来需要什么;为满足未来的需要我现在应该做什么;我现在所做的是我的目标方向吗?等等。

目标是促进求学精神养成的重要前提元素,无论是长远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无论是显在目标还是潜在目标,即便随着各种因素影响需要调整校正,目标也是一定要时刻存在。求学目标是支撑求学精神养成的首要元素,哪怕仅仅是四年后能够不再依靠父母而生活,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或者能够继续升学深造实现更高的理想等等类似的小目标。达成目标之日,就是回报自己、家人与社会之时,必须努力孜孜以求方能成就目标。

求学精神与职业精神是一对好兄弟,求学精神养成之于职业精神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海无涯苦作舟”传递出的信息并不止于“苦”,还有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也就是目标达成带来的欣喜,内心得以满足带来的飛翔般的快乐。“苦”的背后还有各种能力的提升,知识的集聚,学科专业素养的养成,思辨能力的增进,直面问题时的勇气,意志品质的渐进提高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对于未来从事工作非常珍贵。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相信会有更多学生能够认真思考细致规划大学生涯,在这点上学校与老师的引导作用绝对非常重要。修学分是制度要求,最具约束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缓冲型学习助推剂;高端学术活动、校友母校回访经验传授的榜样力量不言而喻;甚至于邀请青年学生拥趸的时尚达人来校健康亮相与学生积极良性互动等等,都会使他们感受大学生活的神奇,对他们都会产生相应意义,前辈们的职业精神成就的光环效应更会成为新大学生们学习努力的催化剂。

第三步引导学生认识求学精神是创新创造的最佳利器,是报效父母、贡献社会的“杀手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美好的未来是靠求学精神奠基的,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道理,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认识到这一点也是一个硬道理。求学即求职,求学即求业,求学即创造未来之发端。单霁翔先生六年前临危受命走进故宫博物院,其贯穿始终的求学精神引导他事必躬亲,用5个月的时间以磨破20多双布鞋的代价,成为600年来踏遍故宫九千多房间的第一人,成为能够准确说出到个位数文物数量的第一人。他以专业的职业精神对故宫博物院进行改革,使一时间高冷孤傲备受社会诟病的故宫博物院焕然一新,赢得了广泛的尊重。故宫开放范围从最初的30%增加到76%,到2025年将会达到惊人的85.02%,精准的数字透出学者的严谨与管理者的担当。单先生的创意创新开创了故宫博物院的新时代,堪称“双创”之楷模。

求学精神是贯穿一生的财富。引导学生通过孜孜以求发现、磨炼、抬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更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担当。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经过三年多的时光,“双创”热度持续居高,大学生已经成为“双创”队伍的一支生力军。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有150万大学生、37万个团队参赛,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具有明显投资价值的好项目,成绩骄人,万众瞩目,大学生的“双创”成果已经在某些领域发挥引领未来的作用。“双创”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没有认识与实践的不断叠加,没有思辨批判精神,就不会有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创新能力,就不会产出任何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创新成果,就不会与时俱进,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节拍。

求学精神是创新创业的必备前提,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成果反过来又会积极作用于求学精神的不断积淀,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进入新的上升通道。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这是鲁迅先生的愿望,相信也是许许多多饱学之士、各界翘楚名家的愿望,是任何一位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积极奉献的人的愿望。大学生们恰值年华傲人的阶段,此时以“仍要学习”为常态,滋养而成求学精神,必会成为一生绵延不绝的珍贵财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加强新媒体宣教阵地建设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