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防止“空心病”

2018-01-09彭珊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价值观

彭珊

摘 要:如今的大学生,物质生活上相比以前要富足很多,然而精神上却似乎越来越空虚,各种精神障碍浮现出来,不知道“我是谁”、“为什么而读书”,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等等, “空心病”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残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本文用例举、衬托对比、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浅论了如何防止“空心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空心病;精神障碍;价值观

一、相关概念

“空心”,顾名思义是指内心空洞、神貌相离,是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虽然在临床上没有空心病一说,但就跟“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一样,空心病给人特别是学生群体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轻者情绪低落兴趣衰退,重者自伤自残,更重者自杀。

那么究竟什么是“空心病”呢?引用空心病患者的原话:“以前是站在一块有可能崩解的浮岛上,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现在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待的地方是不对的,于是变成了茫茫海域中无休止的漂泊,时时感到迷茫与恐慌”、“我的整个世界就像是一片烟雾笼罩的草原,到处有矿井,但是看不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下去摔断腿或者直接摔死,我想喊救命但是喊不出来,完全感觉不到自我!”“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要去哪里”、“自我在哪里”、“一直以来都是为别人而活”等等,通过学习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空心病是指基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自我认识模糊甚至自我否定,对于未来没有计划或者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由此衍生出无助、情绪低落、内心荒芜等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

二、空心病的特征

首先,人际关系和亲密感存在问题,在人际交往中,空心病人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障碍。敏感,防备性很高,所以在生活中基本上没有知心朋友,不仅不信任他人,甚至不相信自己;

其次,情绪容易失控,因为敏感,所以一些细微的情节都很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刺激,容易大喜大悲,特别是负面情绪非常容易失控,易怒、易躁,这也是导致空心病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原因之一;

最后,有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以身在闹市为转移,不以结伴狂欢为转移,根深蒂固,任何事情都能让其产生与孤独寂寞有关的联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际关系障碍的形成。

但是与抑郁症孤独症不同,空心病群体情绪低落不是特别严重,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其他人无异。

三、产生原因

经过调查、总结,以往患上“空心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典型的家庭问题、明显的创伤经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基本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找到原因,但是,直到遇到一位特殊的问题学生才让我意识到,就跟细菌会不断“学习”以使自己保持千变万化一样,“空心病”也出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症状与原因。

Y是我所带的一个大班里的学生,平时综合表现优秀,为人热情大方,成绩排名大班第一年级第二,既没有家庭问题也没有明显的创伤经历,但是这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儿却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周突然找到我情绪失控大哭了起来,我一直问她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她回答最多的是5个字“我也不知道!”,在我慢慢的安抚与引导下她终于说出了原因,她难过是因为害怕,害怕的是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怕考不好,然后不断地跟我强调她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严格,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考试也一定要考第一,但同时又对考试极其的厌恶与恐惧。我安慰她大学跟中小学不一样,这里除了专业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学习的东西,学习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她仿佛无动于衷含着眼泪坚定地跟我说“不,老师,我一定要考第一!”我当时只认为她是众多考前焦虑的学生中的一个,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空心病”演化出的新症状。直到她申请缓考,继而又“错过”第二学期的补考,最后提出了休學申请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不妙,我调出她的学籍档案发现她到我班上来的时候就是休学回来的,察觉到事情不对后马上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在多次通话之后Y的母亲坦诚她是抑郁症患者,一直在定期看心理医生、服用抗抑郁药物,而且Y从小学就一直是这样,虽然自小成绩优异但小学休过学,初中高中时也休过学,大一的时候又休了一年学,原因都是惧怕考试。这种特殊情况我是第一次遇到,了解详情之后我开始查阅各种相关的心理学资料,最后从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在“十分心理”专栏中的一个讲座中找到了答案:“空心病”盛行,年轻一代的心理疾病越发严峻,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功利化应试教育对价值观的剥夺!

从小学开始,所有的家长或者学校的老师都在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一种观念:努力读书,考出高分,似乎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学,为了考上重点中学继而重点高中最后重点大学,家长之间、学校之间攀比竞争,给学生从小就灌输了一种“为高分放弃一切的强烈价值观”,只要考出高分,家长开心,学校有光,其他一切困难障碍都会被家长和学校铲平,高分之外的任何事情仿佛都变得不重要。久而久之,所有的价值观都只关心分数,人才培养让位于考试,在这个价值观下,“空心病”肆意蔓延,到了大学更为严重,一直以来的努力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来维系在别人心中的美好形象,但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别人而做,“我为什么而读书”“我为了谁而读书”甚至“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都得不到答案的话,势必会与自己的“辛苦、努力”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带来的行为无非是两种:一种不让冲突延续,既然不知道为谁努力就干脆不用努力了,大学生活过得浑浑噩噩拖沓无聊,迟到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而另一种更严重,冲突持续矛盾上升最后用休学辍学甚至自残自杀来回避,导致悲剧的发生。正如郭敬明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中写的:“在黑夜中坚持苏醒的人代表着人类灵魂的最后坚守,我没有那么伟大,并且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去坚守什么,那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我们生存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两年前的高考,而高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将来生活的好一点,而生活的好一点则是为了将来风风光光的死掉,但如果我现在就去死的话依旧可以死的风风光光轰轰烈烈,我所要做的就是从这个窗口跳出去,然后“砰”的一声把整个城市惊醒!灵魂在众人的尖叫声中微笑着升入天堂……”如果当下人才培养真的让位于考试,所有学生都是高分价值观,这不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

四、如何防止

究其根本,如今的学校、学生是多了一份戾气,少了一份祥和,学校为了就业率、考研率等数据去逼迫学生学习;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过四六级而读书,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而读书,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而读书,读的都是“有用”之书,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想想“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白岩松在其《多读无用之书》中说优秀的大学是不以有用和无用来判断是非的,也绝不会有哪所大学是因为找工作而存在的,对于人、事、物而言亦是如此。他在此文中以炮火中的伊拉克国家图书馆为例论证了恰恰是这个在战争中看似最无用的图书馆保存了一个国家的民族认同,成为一个国家团结的基石,“无用之物,方为大用!”

青春,不需要太多功利性的选择,不需要过于理性的判断,正常的大学生活本就应该充满了想入非非与不切实际,充满没有用的诗歌与梦想,充满没有用的天马行空与天方夜谭,这才是大学,这才是青春,我们不需要操之过急将自己所学转换为可以兑换的价值,青春需要无用之物,大学需要无用之书,愿我们能够淡泊名利、不忘初心、解除焦虑、净化戾气、与自己和解!

参考文献:

[1]汪星刚.“空心病”下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透视.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初心.空心病 迷失的不仅是孩子.江苏卫生保健.2017.

[1]陈一.空心病 不能只怨青年.中国青年报.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价值观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老年骨折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躁狂型精神障碍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