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分析
2018-01-09唐运军
唐运军
摘 要:本文针对水稻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积极结合具体实验方法为依据,利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总结出适当的高产施肥模式,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水稻;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2048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水稻是主要生产作物之一,不断探索水稻种植技术,保证水稻生产的高产量,可以进一步保证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水稻生产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包含很多,对水稻的生产管理、水稻生产品种的选择以及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等。当然水稻施肥是保证水稻安全生长的重要手段,同时主要保护措施之一。科学合理的进行水稻施肥,帮助水稻改善土壤环境,并且提升土壤肥力条件,提高水稻的抵抗力等。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是当前水稻施肥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氮磷钾都是作物生长必备要素,根据科学的施肥规律对其进行科学施肥,保证生产质量。
1 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需要的材料与具体方法
1.1 试验水稻
氮肥主要选择尿素,其中N为46%,磷肥主要选择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8%,钾肥主要选择氯化钾,其中K2O含量为50%。试验研究主要在某农作物实验室进行,需要注意该实验室地址为200m,平均温度18℃。试验选择的土壤主要为黄壤,氢离子浓度指数为6.3,土壤中有机物质为19.50g/kg,速效氮含量为83.45mg/kg,速效磷含量为11.35mg/kg,速效钾含量为88.93mg/kg。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的研究方法主要选择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其中因子变数如表1所示。
2 氮磷钾高产施肥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试验中能够发现,不同的氮磷钾施肥产量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比如1.682的N,0的P2O2,0的K2O水稻产量为9570;1的N,1的P2O2,1的K2O,水稻产量为10095;0的N,1.682的P2O2,0的K2O,水稻产量为8550等。结合所产生的产量进行计算,采用数学模型的方式建立回归模型,同时组合成方程式,利用α=010,将其中显著的水平进行科学处理,剔除不显著想之后,简化组成计算回归方程式,具体如下:
Y=627.6992+30.5639X1+17.5802X2+9.3620X3-11.9698X12-24.5210X22
-23.9906X32+12.8750X1X2+15.8750X1X3+6.3750X2X3
计算发现F1=6.397 对其中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先是主效应分析。积极采取降维法将其中因素进行固定,保证3个因素中包含2个固定因素,同时固定在零水平距离上,在利用剩下的因子以及产量组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模型,具体表现为: Y(X1)=627.6992+30.5639X1-11.6968X12 Y(X2)=627.6992+17.5802X2-24.5210X22 Y(X3)=627.6992+9.3620X3-23.9906X32 根据计算分析能够发现,水稻的产量受影响最大为氮肥,同时磷钾对水稻所产生的作用比较均衡。受到氮磷钾的影响,水稻产量增加十分明显。但是,若氮磷钾施肥量得不到保证,或者施肥不合理,将会对水稻产生影响,产量反而会出现下降。氮肥和磷肥之间会产生相对应的反映,磷肥与钾肥之间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反映,三者之间结合在一起对水稻生产可以起到促进生长的效果。 3 总结 根据相关案例研究能力发现,研究因素比较少的情况下不能正常显示肥料的变化形态,同时也会影响施肥的模式探索。积极采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式,保证设计的旋转型以及组合性,这样就能够探索出其中存在的通用性。建立模擬方式,科学对水稻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制定适当的水稻施肥指导方案。合理规划水稻施肥含量,保证配比分量适当,从而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水稻生长离不开肥料的辅助,不断对氮磷钾肥料进行研究,总结出高产施肥模式,提高水稻施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莲英,秦松,杨桂兰,范成五.氮、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1):103-108. [2]范学东,张朝显.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肥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4,31(6):83,85. [3]朱月.凌海市水稻施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1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