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枇杷品牌 带领村民致富

2018-01-09

农村百事通 2017年24期
关键词:枇杷社员统一

【个人简介】

袁观强,男,1969年生,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人,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为通山县枇杷协会会长、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12月,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入选湖北省“首批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11月,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授予“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7年9月,合作社入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

一、屡遭挫折,认准枇杷种植

1991年,袁观强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专业毕业后赴深圳一家台资企业打工。几年间,他从小职员做到主管,月薪也过千元,是内地平均工资的十倍,但袁观强并不开心,除了工作压力大,最主要的是缺乏归属感。1995年,袁观强辞职,回到土生土长的通山。回来后,他经营过餐馆,开过矿山,但始终不尽人意。

1997年,正当袁观强迷茫之际,恰逢当地“科技万元户工程”实施,通山县科技局驻村干部找到袁观强,建议他利用村里荒山资源,发展水果种植。作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当年,袁观强带领村民在村口的荒山上种上枇杷、布朗李、脐橙、油桃、甜柿等果树。通过试种,袁观强发现在通山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的枇杷除了品种适应性强,市场行情也一路看涨。为了顺应市场规律,袁观强逐渐淘汰其他果树。到2008年前后,其他果树被陆续砍光,相继补种上枇杷苗。幾年间,袁观强牵头从福建、四川等地引进枇杷苗木,并与当地野生枇杷进行嫁接改良,成功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二、抱团发展,打造枇杷品牌

2010年,通山大畈的枇杷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000余亩。如何改变传统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抱团发展?2010年8月9日,袁观强牵头与邻村4户农户成立了“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9月注册了“隐水洞”枇杷商标。2012年,通山县枇杷协会成立,袁观强被推举为会长。同年,“隐水洞”枇杷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在袁观强的带领下,大畈枇杷种植采用“合作社+农户+公司+科研院校”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日趋壮大。又通过实行统一基地开发模式、统一优质苗木供应、统一种植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市场销售等“五统一”经营模式,使合作社得到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50多户,枇杷种植面积13000多亩。

2013年12月,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入选湖北省“首批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通山县生产销售“隐水洞”牌枇杷超过100万公斤,大多销往武汉、南昌等外地市场。这一年,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的132名社员,平均每人靠种植枇杷收入就达7万余元。2015年11月,“隐水洞”枇杷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三、不断创新,谋求发展空间

这几年,每到5月,周边游客和客商慕名纷至沓来,“隐水洞”枇杷成为抢手货,部分品相好的枇杷还挂在枝头就已被客商提前预订一空。“甲级果单重超过45克,零售价可达每公斤15元;30~45克的乙级果也可以卖到每公斤10元。”袁观强介绍,今年5月20日,通山县举办首届大畈枇杷旅游节,吸引武汉、咸宁、黄石等地和省外的5000多名游客前去采摘。

成绩的取得,源于袁观强带领社员不断创新。除了前往华中农业大学进修,袁观强还请来农科院的专家到果园进行现场培训,并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每年培训技术骨干150人。精准定果、绿色防控、生草管理……通过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种植,合作社发展了早中晚分批次的品种,达到错峰上市,又推行农超对接、网络配送、观光采摘等营销模式,有力促进社员种植枇杷效益的增长。

2016年,合作社成功申报“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获250万元资金扶持,建成3个保鲜库,可储存100吨鲜果,大大延长了鲜果的供应期。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引进加工企业生产枇杷酒。下一步,还将引进两家企业,生产枇杷花茶、枇杷叶茶、枇杷干果等,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市场风险,进一步促进社员增收。

(湖北 王奇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枇杷社员统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淝水之战
让文学激扬青春
人民公社女社员
枇杷糖浆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
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