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虫害有效防治方式探究
2018-01-09禤卫
禤卫
摘 要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稻是最常见的农作物,实际的种植面积广泛。而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水稻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不利于水稻整体质量的提高,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水稻种植为研究重点,以南方黑条矮缩病、颖枯病、跗线螨虫病为例,阐述具有可行性的防治方式,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水稻;常见病虫;防治方式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3.005
水稻种植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十分严重,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不利于其品质的提升。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正确认知水稻常见病虫,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方式,为水稻种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1.1 发病特点
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危害极大,实际传播速度快,一旦感染这一病毒,将导致水稻终生带毒。南方黑条矮缩病以灰飞虱传毒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该病不通过卵传播,在获毒与传毒方面的能力强大,甚至在病毒扩繁侵染方面极具传染力。
一般情况下,一旦水稻感染南方黑条矮缩病,其根系会逐渐萎缩且短小,而叶片出现褶皱、僵硬的情况,颜色也会逐渐变深,甚至部分叶片的正面与反面还会出现纵向排列的蜡白色小瘤突[1]。另外,水稻植株整体的发育速度缓慢。发病早期,受到病毒侵害的植株会出现矮缩不穗的情况,且分蘖明显增加,叶片的颜色加深;在中后期,受病毒侵害的植株会矮化且穗小粒瘪;发病后期,水稻植株则表现出无症带毒的情况;若在分蘖时期感染南方黑条矮缩病,会使植株矮缩,程度严重的还会致使植株的死亡。
1.2 防治方式
1.2.1 全面消除病毒传染源
为增强防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效果,就必须事先开展消灭传染源的工作,选择在病虫产生前对关键的时间与地点予以准确地掌握并消除。尤其是在水稻催芽与分蘖阶段,要对水稻田边与地头部位进行防治。可以选择使用更得乐1 500~2 250 mL/hm2。另外,可以选择使用暴风雪,且1 hm2施用量控制在750~1 200 mL对225 kg水喷洒。在水稻催芽的过程中,应使用质量分数为30%的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完成拌种工作,每10 g粉剂要与1.5~2 kg的种子均匀搅拌。对于早稻的收割需要一边收割一边挑选,尽量规避稻草还田,以免将病毒引入到晚稻田当中。
1.2.2 注重田间管理的重要性
晚稻秧田应尽量与早稻田远离,注重肥水管理的重要性,适当地增加施用磷钾肥与农家肥,以免氮肥施用量过大,有效地强化水稻抵抗南方黑条矮缩病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定期地检查并及时拔除病株,并落实病株处理的工作。另外,要定期向植株喷湿生长调节剂与尿素。南方黑条矮缩病不以卵与种子传播,而是借助白背飞虱与灰飞虱等进行传播。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合理地控制飞虱,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防治病害的目标。其中,每1 hm2可以选择使用质量分数25%的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且剂量控制在300~600 g。
1.2.3 选择使用抗病品种并强化病情监测力度
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使用抗病品种,避免使用当地易患有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选择生长旺盛的无病壮苗,合理地增加实际的播种量,以免在分蘖期间发病并采取补苗措施。另外,要高度重视对于白背飞虱虫情况与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病的监测。可以通过灯下白背飞虱带毒率的检测工作,有效地设置监测点。在水稻移栽以后的20 d之内,需要将带病植株全部清除[2]。
2 水稻颖枯病的防治
2.1 发病症状
水稻颖枯病通常也被称为谷枯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在水稻感染颖枯病的情况下,其谷粒颖壳且千粒重明显降低,使得实际的产量直接减少。
一般情况下,在水稻抽穗以后的2~3周,病菌会对幼颖产生较大的危害,特别是在抽穗以后的15~20 d为害最为严重。在发病初期,颖壳的尖端或侧面会出现褐色且椭圆形的小斑,随后发展成为边缘模糊的椭圆形斑。经过一段时间,病斑会融合,并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最终扩展到谷粒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此时,病斑的边缘呈现出深褐色,而中部的颜色十分浅显,最终转变成枯白色,其上还会生长大量的小黑点,被称为病菌分生孢子器。
如果是在抽穗扬花阶段发病,谷粒花器极易受损而出现秕谷。如果是在水稻乳熟以后感染颖枯病,其米粒会随之变小,质地也更加松脆,粒重明显减轻,品质降低。若是在水稻接近成熟时感染颖枯病,只有谷粒上会生成褐色的小点,不会对实际产量带来负面影响。
2.2 防治方式
2.2.1 选择抗病水稻品种
要想增强水稻颖枯病的防治效果,最有效且最为经济的方式就是选择使用抗病品种。现阶段,较为典型的品种有抗优63、Ⅱ优9等。
2.2.2 严格消毒水稻种子
选择使用无病种子的基础上,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中,使用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托布津浸泡 12 h。随后,要全面冲洗被浸泡的种子,使用清水浸泡或是催芽播种的方式。
2.2.3 及时处理秕谷
针对染病的秕谷,应采用高温沤制堆肥的方式,将病菌全部消灭,从源头处防治水稻颖枯病的发生。
2.2.4 注重肥水管理的作用
在肥水管理方面,应尽量规避氮肥施用量过大或施用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另外,合理地改造冷水田,有效地提高地温,确保水稻根系生长的健康。在此基础上,要适当地露晒田,以保证植株的转色正常。
2.2.5 落实穗期前后喷药预防工作
如果颖枯病的发病程度严重,应在始穗与齐穗阶段分别喷施药剂。如果有必要,还应在灌浆乳熟前增加喷施一次。除此之外,将天气预报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准确掌握抽穗之前的风雨来临时机,在之前与滞后各喷施一次药剂,进而缓解发病的程度。
3 水稻跗线螨虫病的防治
3.1 发病症状
通常情况下,水稻跗线螨虫病主要以水稻叶鞘与颖壳内部为寄生场所,而且对叶鞘带来严重的危害,其刺吸水稻汁液,使其颜色呈现出褐色并变紫,甚至还会导致水稻茎秆出现扭曲的情况[3]。这样一来,水稻根部营养向上方的传递就会受到阻碍,致使水稻生长后期的谷壳以黑褐色为主,抽穗但不灌浆,严重影响结实率,降低产量。
3.2 防治方式
3.2.1 选择有效的防治药剂
与其他药剂相比,虫螨净在防治水稻跗线螨虫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选择使用乐斯本。
3.2.2 选择最佳的药剂喷施时间
当水稻处于拔节期或破口期,可以向其喷施一次药剂,也可以在破口或抽穗时期施用两次药剂,防治效果理想。
4 结语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会直接影响水稻实际产量,不利于生长质量的提升。而在防治水稻病虫害的过程中,必须熟练地掌握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其中,南方黑条矮缩病、颖枯病、跗线螨虫病是水稻种植中最常见的病虫害,必须深入了解其危害,并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的条件与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治方式,注重对综合防治手段的合理运用,不断增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为水稻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世国.如何有效应对水稻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与草害问题[J].广東科技,2013(16):184.
[2]孙永军,施保国.淮安市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植物医生,2013(5):54-56.
[3]陈敏.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水稻病虫绿色防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5):17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