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盒

2018-01-09何莹

琴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序曲拿破仑

何莹

你知道什么叫序曲吗?

序曲又叫“开场音乐”,原指在歌剧、舞剧、清唱剧等大型音乐作品开场前演奏的短曲。最早,它的作用只是为了等待观众入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后来,随着音乐的发展,序曲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这一期的古典音乐盒,我们将走进的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一八一二序曲》就属于这种音乐体裁。

序曲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如果你还想不起来,那么提到闻名世界的三大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相信你一定知晓吧?没错,它们的曲作者就是柴科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也被誉为世界公认的“旋律大师”。

《一八一二序曲》(又称《降E大调序曲》)是柴科夫斯基应其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根据1812年俄法大战的一段真实历史创作而成的。

柴科夫斯基

1812年,对于俄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纪年。这一年,他们经历了一场几近毁灭的战争。当年的“战争之神”拿破仑率领60万法国大军,兵临城下,意图在最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将莫斯科占为己有,从而控制整个俄国。由于兵力的悬殊,造成俄军节节败退,最后受困于莫斯科。

俄军司令在灭顶之灾即将降临之际,做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战略决定:烧毁莫斯科城内的所有粮草,并将城内居民全部撤离,留下一座空城。拿破仑最终占领了莫斯科,却没有像计划中那样迫使俄军投降,反而是令整个法军陷入困局。

一个月后,法军撤离,但因无法适应俄国严寒的冬天,加上俄军势如破竹的反击,穷途末路的法军最后几乎全军覆没。而那位为战争而生的法国统治者拿破仑,从此也再无辉煌。

这场战争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紀,但俄国人民对它的记忆从未减退。

《一八一二序曲》是柴科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而作的,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

1880年10月,鲁宾斯坦(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柴科夫斯基的老师)请柴科夫斯基为即将到来的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写一首大型乐曲。他曾提出3个题目供柴科夫斯基选择:博览会开幕、亚历山大加冕25周年、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

考虑到莫斯科救主大教堂是在1812年拿破仑军队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毁的,所以柴科夫斯基便围绕这一题目展开构思。他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为创作素材,最终写成了这部作品。作品的名字最初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一八一二庄严序曲》,由于名字太长,不便记住,后来被简称为《一八一二序曲》。

柴科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俄法战争的全过程。

创作背景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板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的旋律,那安详的节奏象征着俄国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也描写了拿破仑侵入俄国境内前百姓的苦恼情绪以及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情景 。

随着木管乐器的加入,平静的颂歌旋律被打破了,音乐逐渐变得不安起来,气氛越来越紧张。突然,一声定音鼓敲响,伴随着急促而惊惶不安的节奏,象征着法军的入侵打破俄国人民安宁的生活,预示着战争的到来……

引子

主部主题:这段主题是战斗的旋律。快如旋风的战斗主题和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交织在一起,描绘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激烈的厮杀。法国号奏出《马赛曲》的主题反复呈现,象征着趾高气昂的法国军队的来势汹汹。

副部主题:两支旋律相互交错、碰撞后,逐渐舒缓下来,出现了两支俄罗斯风格的旋律。

第一部分是一支优美的俄罗斯民歌风格的旋律,象征着俄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恋、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他们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另一个舞蹈风格的民歌主题,从侧面生动地展示了俄国人民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意味着俄国人即将开始反攻。

呈示部

音乐进入到展开部后,又是一段短暂的战争场面的描绘。双方停歇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作战。铜管乐器和弦乐器交织在一起、打击乐器的频繁演奏、音乐调性的频繁转换、马赛曲的再次出现,表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此起彼伏地进行着,无比惨烈……

展开部

两支熟悉的俄罗斯民谣相继奏响。在这两段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俄国人民在不得不暂时舍弃自己的首都时的心情,那是一种何等痛苦却又对胜利充满着希望的心情 !随后,《马赛曲》主题再次出现,但声调已显低沉,象征着这时的侵略军已是回光返照、回天无术了。随后,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快、加强,紧接着出现了接二连三的炮火声,一泻千里、排山倒海般的乐音洪流描绘了战争的转折,俄军开始反攻,法军溃不成军,俄军重新解放了莫斯科,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尾声

尾声从引子的赞美歌主题开始,此时已经是庆祝胜利的凯歌,钟声齐鸣。整个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引子所用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而教堂的钟声也加了进来。在一片嘈杂声中,我们能听到混杂在钟声里的欢快主题,能感觉到俄国军民对辉煌胜利更加热烈的歌颂。但在乐曲进行到尾声时,一个快速而又急促的主题突然之间闯了进来,这不禁让人又回忆起了那些激烈的战斗场面。这个主题的反复呈现,表达了人们对侵略战争的痛恨和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

最后,低音铜管和低音弦乐奏出俄罗斯国歌的前半部分,伴随着大炮的轰鸣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俄国人民宣告了战争最终的胜利,乐曲在欢腾的音乐中结束 。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是柴科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就连柴科夫斯基本人在写给好友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的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出人意料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就大受欢迎,为柴科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后来,这部作品又陆续在俄国许多城市及德国、捷克、比利时等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科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形象最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你知道吗?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呢。

还记得乐曲中听到的炮火声吗?它通常是由大鼓演奏来表现的,但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的演出中,还曾用过真的大炮呢。如:管弦乐团在查尔斯河畔音乐会上的演出、澳大利亚国防军事学院每年在堪培拉举行的毕业阅兵典礼上的演奏,都会用上真的大炮声。

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那就赶紧扫扫下方的二维码,欣赏这首作品吧!

猜你喜欢

柴科夫斯基序曲拿破仑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走进课本里的春天
性感序曲
拿破仑美言惑敌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春节序曲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不提他人落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