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的昭通文产

2018-01-09

云南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竹编昭通奇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文化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引领文化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砥砺奋进,跨越发展,乌蒙大地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规划引导 打牢发展基础

一是坚持规划引导。编制了《昭通市2012-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昭通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二是强化文化产业招商。整理、编制《昭通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精选》,部分项目良好推进。三是加强品牌培育。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全省文化产业品牌评比,提高品牌知名度。四是坚持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库建设。储备30多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融合发展 重点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2016年,昭通有文化企业600多家,联网直报企业17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85亿元。

一是着力园区建设。如晟皛水晶文化创意园与镇雄工业投资公司合作,完成投资3亿元,生产线达9条,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年产值已达6000多万元。

二是金沙江奇石博览会效益凸显。“水富金沙江奇石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第五届招商招展已涉及10省市300多户客商,交易额达6300万元。

三是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农业等有效融合发展。如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引全球关注,“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成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豆沙美食节等节庆有力拉动当地经济;昭通互联网产业孵化园入驻企业已达30多家;昭阳白虎山花卉盆景主题庄园等2017年列入云南省30个重点文产项目。

四是打造“昭通微电影”名片,发展影视产业。

依托丰富资源 特色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坚持实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挖掘培育“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文化产品不断涌现。

紫砂石壶产值突显。以镇雄“河坝头”“紫云”为代表的紫砂石壶、石雕企业所研发的紫砂石茶具等远销国内外,企业产值超2000万元。

盆景产业已成规模。以昭阳白虎山文化公司为龙头,大棚培育盆景幼苗成品达30余万盆,半成品200余万盆,产品远销海内外。

金江奇石声名远播。水富、绥江等县区通过会展、论坛等交流活动,将金沙奇石交易拓展到全国。

民族服装带动发展。以熊英民族文化、威信锦绣苗艺等公司带动,设计制作苗族、彝族民族服饰形成产业式发展,吸收大批就业。

南红玛瑙备受热捧。水富、巧家、昭阳等县区形成了南红经营街区或集中市场。蜡染刺绣传播民族特色。永善马楠苗族蜡染、鲁甸桃源“抛绣”等涌现出一批技艺精良的绣娘,大批农村妇女增加收入。

竹编制品深受市场青睐。金沙竹编、五福竹编等企业生产的竹编制品供不应求。木雕木艺如雨后春笋。永善木制阁、盐津老茧木艺、镇雄帝恒木艺等能工巧匠辈出。巧家斑铜传承发展。巧家炉房斑铜工艺以高氏家族为代表,现已成立公司。书画交易蓬勃兴起。在实体店与网络的共同推动下,书画交易在昭通不断升温。

马树红毡非遗走向市场。巧家马树红毡在当地供不应求,成为非遗产品走向市场的代表。

大山地毯远销各地。昭通大山地毯有限公司通过加大宣传、改进设计等手段吸引订单,产品远销国内外。

宣传推介 促进昭通文化产业发展

推荐企业管理人员、工艺师等参加省内外文产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通过媒体宣传推介昭通优秀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品,培训文化消费市场。每年组织企业20至30家参加创意云南文化博览会,不断推介昭通优秀的特色文化产品。2017年展销期间实现现场交易额100多万元,訂单1000多万元。

通过抓园区、抓重点、抓特色,昭通的文化产业出现了一大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众多小作坊发展为小微文化企业,带动了劳动就业,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为乌蒙片区扶贫攻坚作出了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竹编昭通奇石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昨天
奇石连环画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