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重点,有的放矢

2018-01-09谢秋宜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解析考查文本

谢秋宜

一、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地位及考查目的

2017年高考把选考改为必考,从而把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统一为现代文阅读,总分值为35分,比原来34分增加了1分;阅读量也相应增加了。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选考的25分改为现在必考的12分,虽然分值减少了,但地位却提高了,因为每一个考生都必须考了。

把选考改为必考,主要是因为两者的考查目的不同。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可见,把选考改为必考,意义重大。可以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衡量考生的语文能力,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

二、明确新闻阅读的地位及考查重点

对比2016年的《考试大纲》,2017年的《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有两处变化:①把“新闻”放在了首位;②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些文字。而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考查的都是非连续性的新闻材料,可见新闻这一最讲究“真实性”和在这个信息时代最具“实用性”的文体受到高考的青睐。

2007年至2016年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都考查传记,考查的重点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而2017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的题目设置中都有“概括”两字,可见今年的实用类文本依旧着重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以上两点可以推断,全国卷实用类文本会稳定在新闻考查上,并且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所以在应对2018年的高考备考时,我们应注重新闻的复习,重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明确新闻阅读的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2017年全国卷新闻阅读的题目设计为两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下面我们通过回顾高考题,对不同题型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到其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

2017年的《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层级上增加了“理解B”,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这种理解层级的考查方式之前只出现在论述类文本中,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而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均出了两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两道选择题的总分值为8分,占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值的三分之二,可见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之重要性。

实用类文本选择题常见的选项设误类型及解题方法:

1. 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①选项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②选项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却在原文的不同位置。

例:(2017年全国Ⅱ卷)8.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解析】“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无中生有。

2. 曲解文意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曲解事物的相关信息。

例:(2017年全国Ⅲ卷)8.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解析】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可知,A项的“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原文不符,曲解文意。

3. 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大小或程度深浅的词语来干扰考生。要特别注意一些修饰限制词,如:“一些”“部分”“绝大多数”“全部”“几乎”“除……之外”“到……为止”“有时”“通常”“总是”“凡”“全”“都”“所有”“各种”“特别”“十分”“稍微”等。

例:(2017年全国Ⅱ卷)7.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解析】“主要原因”错,从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表明仅仅是原因之一,以偏概全。

4. 偷换概念

命题人设计选项时,用一些似乎一样的概念偷换了原文中的概念,实际上改变了原文中的概念的修饰语、所指对象、属性等,造成概念的属性、本质特征、具体作用或发展趋势等发生变化。

例:(2017年全国Ⅲ卷)8.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解析】由材料二中“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可知,免费开放弱化的只是其“直接经济贡献”;“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可知,“通过博物馆事业……的全部贡献”中的“全部贡献”错,偷换概念。

5. 强加因果

强加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故意颠倒因果;②本无因果关系的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例:(2016年全国Ⅲ卷《一代通儒顾炎武》)12(1)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解析】“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業”强加因果;“始终以豪杰自视”无中生有。

6. 混淆时间endprint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把事物产生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弄混,如把“前期”表述为“后期”(或相反),将“前期或后期”表述为“前期和后期”,把“已然”和“未然”混淆等。

例:(2017年全国Ⅱ卷)8.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解析】由材料二中“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D项的“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选项变“未然”为“已然”,混淆时间。

7. 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

例:(2017年全国Ⅰ卷)

7.D.

【解析】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而承担把节目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张冠李戴。

8. 说法绝对

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的“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词,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例:(2017年全国Ⅲ卷)7. B. 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解析】观察材料二的柱状图,并对具体数据逐个对比,可以发现,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也有所减少。据此,B项“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错,说法绝对。

(二)主观题

1. 理解含意题

理解含意题包括“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种。“重要词语”即指能体现作者感情态度或主旨的词语,或有特殊用法或含义的词语,或运用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高考考查的词语含义一般是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重要句子”即指含蓄句、修辞句、结构句、主旨句等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高考考查的句子含意包括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设问方式:

(1)请结合文本谈谈某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2)联系全文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意。

解题方法:(1)确定该词语或句子的位置,考虑有无使用表达技巧;(2)结合文意和注释进行解读;(3)点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例:(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医生的职责,医生能做得了的事是治病救人,而本文中除了医生的医治之外,小女孩能够获救还有赖于医生之外的其他人。解答此题应把着眼点放在寻求青霉素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们。

【参考答案】“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是新闻阅读的核心能力。所谓“文中的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所谓“筛选”,就是要考生能够迅速删汰无效信息,准确地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就是把筛选出来的零乱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使之完整化、条理化。尊重文本,是筛选整合信息时必须信守的原则。

设问方式:

(1)题干中有“哪些”“为什么”等字样。

(2)题干中有“简要概括”“概括说明”等字样。

解题方法:(1)审清题干,认准对象;(2)寻找区间,切割分块;(3)去粗取精,合并同类。

例1:(2017年全国Ⅰ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解析】根据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可概括出央视的。注意题干只要求概括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制播运营模式,无须回答现在制播运营模式的转变情况。根据材料四“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可概括出美国的。筛选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例2:(2017年全国Ⅱ卷)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作答。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参考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例3:(2017年全国Ⅲ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目要求,概括说明博物馆作用的范围仅是“在科研方面”,不需要说明博物馆在其他领域的作用。根据材料一“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一句,可归纳出一点;根据材料一“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學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一句,又可归纳出一点。endprint

【参考答案】①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从而可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

3. 新闻的语言特色

新闻语言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准确性、生动性,分析新闻的语言特色主要从这两点着手。首先,要关注数据的运用和叙述描写的准确性:准确的数据能增强事件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准确的叙述描写能够使场景、事件或人物形象真实、具体、鲜明。其次,要关注语言的生动性,新闻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适度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助于塑造形象、再现场景、服务主题。

设问方式:

(1)新闻语言要求准确,请结合XX部分简要分析。

(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本文是否也这样,请举例分析。

(3)这篇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解题方法:(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2)把握语言特色(准确性、生动性),结合文本具体分析;(3)组织答案,分点作答。

例1:(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画线部分: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解析】题干要求已经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以画线部分为根据来证实本篇新闻的语言不是客观平实的,而是含有作者感情的。那么找出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倾向的那些词语,并加以分析即可。本题较为鲜明的标识是两个“仁慈”的修饰语。

【参考答案】①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②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對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例2:(2010年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画线部分: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修辞方法分别是拟人、反问和排比;“表达效果”的分析必须结合具体的句意。第一句,为什么说“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呢?因为“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可见运用拟人修辞,就是要“形象生动地表达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第二句,上文提到“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因此这里用反问“还有谁知道”,就是“强烈地表达了对人类不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无奈或不满”。第三句,上句说“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但建筑商反对,施工队反对,物业部门反对,这里强调、突出了反对意见之多——新能源推广中的阻力重重。

【参考答案】①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的重重阻力。

4. 新闻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新闻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是解读新闻必备的背景知识,考生应具有这些方面的知识。新闻的文体特征分为:(1)基本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材料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标题中正题最重要,是用来揭示消息主要内容的。导语多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以极其精炼的文字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概括出来。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是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背景材料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环境和条件、原因作出说明解释的文字,其作用是衬托主题、突出主题。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3)新闻的结构方式: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最常见的就是倒金字塔式。(4)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新闻的记叙要素,对梳理新闻的结构、把握新闻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问方式:

(1)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新闻真实性的?

(2)XX段有什么作用?

(3)这则新闻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结构全文的?请简要分析。

解题方法:(1)熟悉新闻文体特征,理解其价值和作用;(2)注意文体特征题常常与作用分析题结合起来考查;(3)答题模板:文体特征+表达技巧+效果(表达效果和读者效果)。

例1:(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这篇报道以顺序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解析】首先审清题目,题干问“以顺序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的好处,可以从新闻的内容和结构方面考虑。内容上:突出时间,时间的背后是一个个连贯的救援事件,救援紧张,效率高。结构上:“顺叙”本身就是结构文章的一种方式,就能使文章层次井然,因为是新闻文体,再加以突出时间,事件相连而又有着紧张气氛。

【参考答案】①清晰显现出救援进展;②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③表明人们救援行动之快,体现人们仁慈的爱心;④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例2:(2007年山东卷《梦碎雅典》)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文体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文体特点上看,开头两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出了新闻的要点内容;内容上看,从“又输了”“坏运气”“闪着泪花”“噩梦”可以看出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endprint

【参考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 新闻价值的评价探究

新闻价值是指刊播事实后引发社会的正面效应。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敏锐地发现一个事件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社会价值是成就一篇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新闻的社会价值一经确立会全面影响作品的叙事策略、表达方式和材料的取舍。对读者而言,阅读新闻要从作品中解析出独特的新闻社会价值,发现隐藏在新闻事实背后的社会意义,并充分评估新闻可能形成的社会影响。

設问方式:

(1)这篇新闻宣扬了怎样的人生价值?

(2)某人的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想。

(3)评价或探究新闻事件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程度,是否切合时代主旋律?

(4)评价或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5)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某一观点的看法。

(6)文章这样选材,对你有什么启发?

(7)文章介绍了新闻发生的大量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有人认为,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个亮点,你是否同意?

总之,由于评价探究类题目设计的面很广,故只要是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都有被考查的可能。

解题方法:(1)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出发;(2)结合时代精神,依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1:(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首先要审清楚题干,什么是新闻背景,这就要注意小注部分(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其次是逐层分析。一个小女孩在生命还有七小时的时候,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一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二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而这个故事发生于1943年,正值二战决战之际,战火纷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表这样一篇报道,不正是对人性,对爱的渴盼吗?做这类题要从深层次去思考其意义。

【参考答案】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大爱精神;③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增强了当时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例2:(2007年山东卷《梦碎雅典》)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探究。奥林匹克精神在于“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在于永不服输。在观众眼中,奥蒂虽然不是英雄,但她更胜于英雄,她真正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正因为此,她虽败犹荣。

【参考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最后,考生在储备新闻阅读的相关知识和加强阅读及答题规范训练的同时,还要关心时事,培养阅读新闻的兴趣,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掌握新闻媒体特点,学会从中获取并有效利用信息,提高对各种传媒信息的辨析、理解和质疑能力;重视新闻的价值,培养新闻阅读的思维习惯,形成敏锐的新闻触觉。

责任编辑 廖宇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析考查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睡梦解析仪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