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云野鹤自悠然

2018-01-09游江天

东坡赤壁诗词 2017年6期
关键词:英山县石斛诗词

認识饶惠熙老先生已近30年光景了。

最初的相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未见其人,却见其诗。大别山英山县活跃着一大批老、中、青诗人,屡屡在全国诗歌赛事上拔得头筹,被誉为诗词之乡。在众多诗人当中,尤以老年诗人群更见功力,影响致远,被誉为头三甲的是夏中雄先生、肖浪平先生和饶惠熙先生。

夏老先生的诗词,风格凝重,比喻奇诡,境界高远,字字句句,饱含着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悲情色彩浓厚,叹息之声如在耳旁。其代表作《芙蓉怨》,用典贴切,想象奇特,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花与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穿越时空,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叹为观止。诗句通过对历代几位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字字带血地控诉了封建男权政治的丑恶,深情地期望女性“莫将颜色徒夸艳”,不要沦为男性玩物,要自强特立,做命运的主人。“花落楼前坠绿珠,蛛丝缢若杨妃练。残瓣风吹落厕中,紫姑人彘相惊叹。”芙蓉花飘落楼前,竟如美人绿珠,不堪被赵王伦所辱而坠楼身亡,芙蓉花飘落在蛛丝网上,竟如美人杨贵妃自缢身亡,芙蓉花吹落入厕中,竟就像被吕后砍了双手双足丢入其间的戚夫人与厕神紫姑相对……这样新奇而又大胆的比喻,在中华诗词大观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夏老先生的诗词造诣,不同凡响。

肖浪平先生,也是英山县诗词界的翘楚,仅就他的《咏柳》,即可窥见其诗词功力上乘:“翠楼妆重伤春色,残月留连照岸边。细叶才黄风剪剪,柔条又绿意拳拳。五珠陶宅随年近,十里章台旧梦牵。枝折阳关嗟客远,灞桥曾泣树笼烟。”全诗句句用典,典典与柳相切;恰到好处,不着雕痕;思路清晰,一气呵成。艺术造诣深,将千古与柳相关的文化信息,都融入诗中,确不失为佳品。这首诗曾获《湘潇书画诗词社》全国命题限一先韵征诗大奖赛一等奖,是恰如其分的。

但,尽管前两位先生的诗词艺术达到了高水准,可在诗词氛围上,却总是笼罩着悲郁气息,让人感到压抑与悲切,很难提振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向上的动力,缺失阳光温暖的一面,而恰恰饶惠熙先生的诗词创作,于英山县诗词界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饶惠熙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农民,是英山县马鞍寨村的村民。他一边种田,一边吟诗作赋,很有陶渊明的诗风。他的诗,高洁而恬淡,诗句娓娓而来,禅意氤氲,平和味美,既没有愤世嫉俗的不平,也没有狂放不羁的讥诮,有的只是“到此不妨闲处坐,一杯先品雨前茶。”(《英山茶叶谷》)的心静,“嗟余一亩三分地,获取朝霞更晚霞。”(《杂感》)的知足,还有“林中瀑布只闻声,灾后风光不了情。幸得青山依旧在,从头收拾好躬耕。”(《林中瀑布》)的爱心和“如诗如画龙潭畈,觞咏年年秋果盈。”(《江南春·龙潭畈油茶》)的祝愿。

饶惠熙先生的诗非常接地气,躬耕稼穑,春种秋收,采茶品茗,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田园风光,都在他的诗中,如画般精妙地再现,美感绵绵,情意缠缠,达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让人怦然心动,品味再三,惊喜嘉叹,思绪翩翩,如这首《石斛》:

石 斛

树干相依共快哉,高山岩石远尘埃。

金钗成叶迎春长,玉竹生花到夏开。

伴我经寒亦经暑,助人怯病又怯灾。

休言身细纤为草,大用何妨处处栽。

石斛是一种植物。它生长于高山岩石地,或附生于树干上,细若小草,长三四寸,夏日开花,其叶形如钗,故又名金钗石斛。石斛经久耐干,看似旱死了,可只要洒些水,它立马又鲜活如初,故乡人赐名为千年竹。石斛既可观尝,也可入药,是人们非常推崇的滋阴补虚极品,位列“九大仙草”之首,素有“千金草”“软黄金”“植物黄金”“救命仙草”之称。饶惠熙先生的这首诗,不着眼它的金贵,不细述它的妙用,仅就它的生存环境与诗人的关系相互呼应,很好地托物言志了诗人的人文情怀,自然恬淡地体现了诗人的山野妙趣,一“快哉”活灵活现,一“远尘埃”高洁可见,而“休言身细纤为草,大用何妨处处栽”,又“位卑未敢忘忧国”地烘托出诗人的美好希望,全诗干净明了,清风扑鼻,有陶诗遗韵。

再看这首《打要》:

打 要

此事真堪我辈宜,好将腐朽化神奇。

扭来掌上阴阳合,数去提中骈偶知。

始信铅刀终有用,漫言椽笔竟无为。

我今坐对一堆草,正是经纶大展时。

要,在大别山地区叫要子,捆新割的稻谷把子,用乱稻草扭编而成的草龙绳,二十个为一提,每到新稻要收割之时,农人都要预先打好要子,以备收割时用。饶惠熙先生将这一简单农活,写得入神入化,大有经纶江山万里之慨、化腐朽为神奇之妙,“扭来掌上阴阳合”,一骈一偶,铅刀椽笔;“坐对一堆草”“经伦大展时”,可谓开合有致,收放自如,达到了简单生活艺术化的、形而下与形而上和谐契合的境界。

再看这首:

客 至

时令近端午,庭榴已著花。

为他鸡黍约,访我水云家。

枣来如瓜大,山还抱屋斜。

斯文情谊重,待客有清茶。

端午节来了,庭院里的榴树,喜庆地开了花(著花,即着花,zhuó huā,长出了花蕾或花朵),早有鸡黍之约的故人不辞辛苦地来了,来到我这既高远又偏僻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水云之家;客人高兴得什么似的,我也高兴呀,捧出的枣竟有瓜那么大了,高兴嘛,怀抱屋子的山都高兴得倾斜了,腰笑弯了吧!还需要说什么呢?心性相通的诗友,情谊如山一样的重,诗词唱和,谈古论今,一杯清茶足矣!

将此诗对照王摩诘的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杂诗》之二)和“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以及孟浩然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其诗味和艺术性,是颇得唐山水田园诗人王、孟的衣钵真传的,而仅就此诗而言,与王、孟的诗相比较,也是不分伯仲的。

总括饶惠熙的诗歌,其风格特点,在恬淡旷达、亲切灵动之列。如闲云一样恬淡,如野鹤一样旷达,悠然自在,情意深浓。其诗品特点,以冲淡疏野为主,以实境飘逸为辅。其田园风光诗作,颇得陶诗遗风和王、孟情韵。就大别山区僻陋的白马寨一位农民诗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不易的。我就时常想,这山野之人,是怎样写出这样高致的诗歌来的呢?

当然,饶惠熙先生的诗也有不足处,就我鄙陋的眼光来看,其诗跟夏老先生比较,在深刻性、哲理性上要略逊之;与肖浪平先生较,在抒情性、浪漫性上要稍欠,比如他的这首诗:“莫从灾后问丰收,烈日当空热汗流。心直只宜吟楚些,镰弯权且当吴钩。沙沙横卷黄金浪,路路平铺绿野畴。小憩哪堪抬望眼,几人潇洒在高楼。”(《割谷》),前面三联,在叙事抒情上都还行;到了尾联,就有些不平气在上升了,在境界上就失了高雅恬淡之风,降了下来,如能在前面三联的基础上更上层楼,让境界更高远,更旷达,更富有哲理性,更有风度,那这首诗就肯定不同凡响了。

依我之见,要求可能过高了,但就我读饶惠熙先生的诗,他的天分有这样的功底,有这样的修持,只要眼界更禅意些,思想更哲理些,再多些抒情性、风雅性,我相信饶先生的诗,一定能达到让人惊叹的高度的,有可能成为继王、孟之后难得的山水田园诗派的当代翘楚。

(作者游江天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英山县理工中专学校校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山县石斛诗词
仙草石斛
石斛观赏价值
诗词书法作品
石斛莫打粉 久煎疗效佳
【诗词篇】
石斛莫打粉,久煎疗效佳
游英山县马鞍寨
防疫满分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