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治糖宝的“公主病”
2018-01-09罗婧洋
文/罗婧洋
治治糖宝的“公主病”
文/罗婧洋
女儿糖宝从小被捧在手心,恃宠而骄,脾气大。一次和朋友聚会,因为点了一份她不喜欢的韭菜,她就大发脾气,哭闹起来,嘴里直喊不要吃不想吃,我要吃什么什么,越说越娇气,紧接着眼泪就掉下来了。一看糖宝这种情形,朋友赶紧要为她去准备爱吃的东西,但我一把拦住,“别理她,太没礼貌了,不能再惯着她了。”糖宝听见更嚎啕大哭起来,谁的话都不听,一个人气哄哄地走到角落玩去了。
经过这次事,我反省自己是不是过于“富养”糖宝。她想要什么玩具、漂亮衣服、想吃的蛋糕、高档文具……只要她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尽量满足她,导致她现在想怎么样就要怎么样,有着严重的“公主病”。物质上让她得到了极大满足,可在教养、眼界、品德上却落了一大截。这不全是糖宝的错,我的教育方式也要改变。
毕淑敏说过:“教养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当我们和孩子说:“大的就该让着小的”“到处乱跑乱叫没家教”“你做的这点小事不算什么”“你为什么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别人给你就得拿着”无形中告诉了孩子:父母就是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形成儿童胆小、怯懦、自卑、不诚实、粗暴或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等不良性格。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常常说培养好的习惯,就是要求孩子把现在的一切做好,却没有考虑过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水平。当习惯变成僵化的规则时,孩子吸收到的不仅是我们的要求,更可能是我们的态度!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少包办少批评少训斥,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好教养。
暑假的一次家庭聚会上,糖宝正和其他小朋友比赛搭积木。一开始大家玩得很开心,然而这样和谐的氛围不久就被糖宝打破了。只听见糖宝的高分贝声音:“这些积木都是我的,你们不能动。”边说边把一大堆积木往自己面前推,一个人占住了大部分的积木。其他小朋友纷纷抗议,而她充耳不闻。由于糖宝比其他的孩子都小,我完全可以让大家让着糖宝,但我想了一下,决定给与孩子们正确的引导。
考虑到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尤其喜欢模仿故事里的角色。于是,我把糖宝抢玩具的场景变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进行现场的情境表演,让糖宝扮演那个被抢玩具的小朋友。还请小朋友们说说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愿意和谁做好朋友,并让糖宝自己说被抢了玩具的感受——伤心、难过、不想和抢玩具的小朋友做朋友了。在这样的对比中,糖宝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需要改正。
慢慢地,糖宝学会了守规矩,懂得了平等尊重,当看到别人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会礼貌地请求别人给自己玩一下。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她会耐心地坐在一旁静静地等待。在公共场合吃东西时,她会安静地坐在一旁做自己的事。当长辈问话时,她会看着长辈的眼睛。和别人发生矛盾时,懂得自我反省,说出错在哪里。甚至会主动借出自己的玩具并礼貌地说“你先玩一会,等一下我还要玩,你玩好了再还给我”。
我不排斥把糖宝当成公主一样呵护,但真正的公主不仅有华丽的外表,还要有善良的心、好的教养、懂礼貌、尊重他人、有品德,如果只是“公主病”的话就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