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剧总动员热潮过后重在坚守

2018-01-09叶心怡

大众电视(蓝天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真人秀综艺喜剧

文‖叶心怡

《喜剧总动员》(以下简称《喜总》)第二季播出已经过半,该节目在宣传阶段就展示出了革新的决心:赛制改革、动员了更多的明星、紧跟大环境做星素结合……然而相比这档综艺第一季不败之姿横扫同时段收视夺冠,第二季的表现可以说稍显暗淡。兵家常事这种胜败论,在如今大资本体量的综艺环境面前是不能草率说出口的,必须有在所有结果和定局里榨取出最大经验价值的觉悟。

后喜剧时代,”喜剧”必胜神器

谈论《喜总1》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有众多热度明星、有一夜爆款的作品片段?这些当然都是,但从行业的角度更理性的解释应该是:它是一档制作精良,播出平台优秀的节目在喜剧市场最高点取得的红利。而这个红利既经不起市场曲线的下滑,也经不起太多的竞争分流。

无论是行业内还是普通观众,对于任何节目都不会用单一tag来看待,总是各种关键词的综合体。以《喜总》为例,它包含了电视呈现的舞台短剧、搞笑幽默、明星竞演等多个侧面。观众永远是好奇的,也永远是善变的。一个新概念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吸引观众的好奇,但是很快就被观众本能地分割开单独去比较和考量。就好比《喜总1》吸引的是热度明星的粉丝、搞笑幽默爱好者,以及对舞台表演有兴趣的观众的合集,而到了《喜总2》,追星族找到了明星出现更丰富的真人秀、戏剧爱好者或许有了更直接的戏剧选择、易笑体质人群索性在网络上直接搜索海量的幽默短视频,节目存留下来的观众成了完全具备这三者属性的交集。这可能是所有大体量综艺续作面临的共同难题,并随着喜剧类第一个高潮的尾声与其他现场表演类节目的横空出世而加速体现在了《喜总2》之上。

所以客观地来说,在制作保持了水准、嘉宾阵容甚至更具话题性的情况下,《喜总2》未能取得与第一季相当的辉煌,或许是在向我们彰示:后喜剧综艺时代已经到来,新奇带来的红利已尽,“喜剧”二字,不再是喜剧综艺的必胜利器。它们将经历与所有综艺门类相同标准的考量,以及为了前行而必将接受的阵痛与挑战。

当下综艺没有秘密,只有坚守

在我们这个时代,行业没有秘密,每一个热门标签的出现,必然经历蜂拥的仿制。但这绝不意味着,制作方只能盲目追逐新的利益噱头。作为《喜总2》制作出品方,欢乐传媒CEO董朝晖曾一直强调:做喜剧不是单单做节目,要做整个产业。所以在眼光和格局的视角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喜总2》尝试的努力。

《喜总2》相较于前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让明星暴露在喜剧表演的最前沿。即便有反馈,并非第二季所有的节目表演中,明星都是戏份更重和主导舞台的一方。但这也恰恰证明,当这个舞台上喜剧人从喜剧大咖换成了活跃在小范围舞台的“喜剧素人”之后,明星绝对担负起所有的舆论压力。好比哪怕仅仅5年之前,成名歌手在电视节目中接受有淘汰惩罚的竞演,都是综艺领域不可想象的禁忌,现在早已喜闻乐见。《喜总2》与同样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今季大热节目《演员的诞生》一样,正是在捅破演艺明星的这一层窗户纸。这不是简单的消费偶像,而是当明星敢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争胜或说勇于献丑的时候,观众才能收获真实的综艺。

另一个角度上,虽然《喜总》对于观众是许多看点的合集,而制作方却已完全坚定了原创喜剧剧作这条核心。作为一档每期以四个独立短剧为节目呈现根本的节目,明明了解喜剧市场经历几轮狂欢之后明显的创作枯竭现境,《喜总2》既没有颠覆性地改头换面,干脆打真人秀或脱口秀的牌,也没有在剧作上走“致敬经典”的捷径,而是踏实、决绝地把原创进行到底。如果真的可以放下眼前一时的得失,将创造力视为综艺的第一动力,才不失为“深耕产业链”。

随着《喜总2》进入下半场考核,伴随喜剧领域的或许是同曾经的选秀热、真人秀热、相亲热、辩论热……相同的门类峰值消退。而我们清晰地看到,无论哪个模式,优秀的类型节目依然会在各个阶段有其存在的空间和价值。观众的需求本身绝对不是娱乐至死,积淀娱乐的深度,是我们共同的探索和追寻。

猜你喜欢

真人秀综艺喜剧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爆笑喜剧
喜剧世界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