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海南30年变化”系列报道

2018-01-08马育茜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五指山市五指山黎族

马育茜

导语:2013年,海南省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各部门联动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合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多形式引入产业支撑乡村发展,因地制宜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循序渐进突破鄉村建设难点。

美丽乡村建设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新海南,建成三大愿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海南全域旅游创建、多规改革的基础和重要载体。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自2012年编制实施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村建设总体规划以来,2016年又实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计划,目前已基本建成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50多个,美丽乡村200多个,今年我们又深化改革,采取更进一步的政策措施,策划了一批优质的美丽乡村招商项目,共招商引资累计签约建设166个美丽乡村,协议投资达 500多亿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海南目前拥有204个乡镇、2657个行政村、18700个自然村。这些散落在琼州大地上的乡村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全域旅游目标的宝贵资源。早在2000年9月,海南便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一个文明生态村的“接力棒”在海南传了整整17年,推动创建了约1.5万个文明生态村,60%的村庄脱胎换骨变得美丽动人。

同时,为扎实推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海南省政府分别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并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把美丽乡村分为“产业特色型、滨海渔家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城郊集约型、农村社区型”等八个类型来建设。

据了解,到2019年底,海南将建成不少于10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点”到“线”向“面”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生态人居品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弘扬特色乡土文化,助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海南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美丽乡村第十一站——五指山:翡翠山城,景致万千

五指山市地处海南岛中南部,为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市区海拔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

五指山市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属热带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22.4度,年平均降雨量169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独特的气候条件使五指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分布为热带自然景观,森林茂密,其森林覆盖率高达8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时每立方厘米达5万个以上,素有“翡翠山城”、“天然氧吧”、“天然别墅”的美誉。五指山市曾于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绿色城市”,2018年5月又被评为“2018中国最美县域”。

“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五指山景观众多,有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太平山风景区、南圣河带状公园、翡翠公园、牙胡梯田等;更有惊险刺激的大峡谷漂流、雨林峡谷漂流和红峡谷漂流三大漂流。置身于五指山,游人可漂流、登山、攀岩、垂钓,也可自驾或骑行探寻绚丽多彩的黎族、苗族文化及历史遗迹,如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五指山黎族原始村落——初保村、老州府办公楼旧址、黎峒文化园、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

五指山山峰林立,河流纵横,气候清爽怡人,拥有海南岛最舒适的人文生态居住环境。近年来,五指山也正凭借着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引来了众多项目投资,一批又一批独具特色的项目相继落户建设,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五指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五指山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山、林、情、城、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发展成为典型的“绿色生态”旅游城市。

水满乡——水满风物醉游人

海南岛四季温暖,绿叶常在,未曾见过北方隆冬大雪纷飞的景象。然而在五指山的最深处,就藏着一个山清水秀宛若仙境的村庄,秋意最浓时有着类似于北方深秋初冬的落叶景观,能见到漫天泛黄的三角枫随处飘扬,它就是水满乡。

水满乡座落在五指山脚下,位于五指山市东北部,距五指山市区34公里,占地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水满”一名最早出现在清代的海南方志中,当时它是定安县归化图的六峒之一,这个黎语地名的汉语含义是“非常古老、至高无上”,水满的位置也正如它名字的含意,根据海南地质专家李福的测定,水满乡地理标高为63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乡镇。

水满乡属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5℃,昼夜温差较大,约差10℃左右。因此,在水满乡有着“一日四季”的说法,也就是晨凉、午热、夕暖、夜寒,水满乡也因而获得“天然空调”、“南国夏宫”、“清凉世界”的美誉。

水满乡旅游资源丰富而密集,有黎苗文化、峡谷漂流、雨林探幽、高山美食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五指山市最具旅游发展潜力的乡镇之一。水满乡神秘而清幽,有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黎峒文化园以及拥有“华夏第一漂”美誉的大峡谷漂流等景区景点,还有连片茶园、漫山红叶等独特景观。

其中,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内热带雨林保护得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气候条件、独特的民族风情享誉海内外,是集观光避暑、休闲度假、登山探奇、领略古朴民风为一体的最理想的综合性山地旅游圣地,被国际旅游组织定为A级旅游景点。

黎峒文化园总占地面积3315亩,是研究、保护、传承和展示黎族传统文化的基地,重点依托原生态的黎族村落及其黎族傳统文化,突出民族旅游开发的原生性特色,强化生态民俗体验旅游的主题,打造具有丰富的参与性体验型民族文化游憩方式,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养、疗、休”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水满乡海拔较高,气温相对偏低,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每年云雾天气多达200天以上,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优质产茶区,可谓“云滋雾养出名茶”。水满乡出产的五指山红茶以其“琥珀汤,奶蜜香”的品质特征,入口回甘,味韵悠长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水满乡,种植茶叶是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水满乡的茶产业已经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水满茶的规模化生产既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老百姓增收。游客来到水满乡,除了可以到茶园观光,采茶、制茶,还可以坐下来,在茶园品茶,呼吸带有茶香的空气,静静地享受着在山区的那份闲适心情。

除了茶叶,水满还有“小黄牛”、“五脚猪”、“水满鸭”、山兰米饭和用山兰米酿造的“西并酒”等风味特产。

水满乡的山与水,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山水画间高古幽远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在“2014年寻找海南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水满乡因古韵浓郁的黎苗古街、惊险刺激的雨林漂流、科学发展的生态农业、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等特色获得了“全省十大最美小镇”荣誉称号。

牙胡村——五彩梯田揽云烟

牙胡村位于五指山市毛阳镇北部山区,距离毛阳镇约5公里,紧邻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气候宜人,拥有被誉为“海南第一梯田”的牙胡梯田。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千百年来,黎族先民们利用五指山的优越自然环境,通过集体力量,一代又一代地在大山的皱褶里,锲而不舍地开山平地,营造梯田,创造了叹为观止的梯田文化。牙胡村则拥有被誉为“海南第一梯田”的牙胡梯田。牙胡梯田历史悠久,据村里的老前辈讲,牙胡梯田在清朝时期已经存在;在解放后1974年,牙胡村老书记王和春去北京农业学大寨参观学习归来后,带领村民在原有的梯田基础上扩建、改良,才有了今天的梯田规模。

牙胡梯田原名“公粮田”,有1100多亩,从流水湍急的昌化江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牙胡梯田因地处山顶,雾霭缭绕,云蒸霞蔚,显示出更加迷人的景色。在这巧夺天工的梯田世界里,面积最大的一块不过一亩多一点,最小的只能播种数百株禾苗,当地有“青蛙一跃过三丘”和“一床棉被盖过田”的有趣说法。

牙胡梯田秀美清丽,深受摄影爱好者的喜爱。梯田呈五指螺旋状,从山脚盘绕到山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从高处望去,梯田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曲线美,宛如一幅绝佳的梯田版画。

牙胡梯田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引水灌溉时,水满田畴,梯田犹如镶嵌在群山之间的一块块明镜,光影澹澹;夏天时,梯田中的禾苗滋长,绿意盈阶,油油密密;到了秋天,稻子成熟,金黄色的稻禾随风舞动,随着阳光的变幻整个梯田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斑斓多姿,远望仿若戈壁大漠,绝不亚于哈尼梯田和龙脊梯田。

牙胡村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是五指山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点。由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牵头,在充分考虑牙胡梯田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定位及方向后,在不影响牙胡梯田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真正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沟相通、灌得进、排得出”的标准梯田新格局。

初保村——海南原始黎寨第一村

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的初保村,是我国保留最完整、最美丽、最独特的黎族民居群。初保村地处五指山西麓的毛阳镇牙合村委会,是中国唯一保存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村落,也是黎族生活、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初保村共有五十多户人家,依山而建,村前有潺潺流水和层层梯田。水流淙淙,云雾缭绕,与青山绿水相伴,整个村子宛如置于仙境。

走进初保“新”村,可以看到整齐连片、涂有具有浓郁黎族特色图腾的二层钢筋水泥小楼。而距此1公里处的初保“老”村还是淳朴的民风民情,纯粹的黎族茅草房,干栏式古代黎族民居风格,独一无二的板材墙体结构,整体建筑极富黎族特色。

从初保村的传统民居中,可以发现黎族茅草屋的发展,从早期船型屋到中期的金字架屋再到现在的吊脚楼的演变过程。由于村里茅草屋种类齐全,因此,初保村也被认为是黎族传统民居的博物馆,其旧址黎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在2005年已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初保村的历史并不长,村民祖祖辈辈分散居住在附近山上,1960年,政府为了组织管理和方便村民生活,集中组成村子,村民基本是来自山上的同姓同宗兄弟。他们原本姓吉,1943年,参加黎族首领王国兴领导的起义后,归依王国兴,自此改姓为王。

几十年来,初保村村民合睦相处。村中黎族老人们大部分至今还保留着黎族人的生活传统,黎族吊脚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与地面隔开,一般是以竹板木板为底板,下层或关养畜牲或堆放柴禾。草顶,木板或竹笆墙,内设一间厨房,有灶火塘,供做饭之用。有的家门口还有个竹笆阳台,供人歇息、晾晒什物或小孩玩耍。

初保村民房上方是茂密的林木。雨季时,站在初保村对面的山头,可见云雾缭绕,村子宛如置于仙境;即使在干旱的冬季,山上依然郁郁葱葱,偶有野鸟掠过。

初保村前有一条河,当地人称为“牙合河”,常年水流潺潺。据村民介绍,牙合河发源于初保村西南方向的阿陀岭一带,曲折奔走约20公里之后,途经村子向北汇入毛阳河。

初保村的黎族传统文化一直都保留较好。村民能歌善舞,按照传统黎苗山兰酒的酿酒方法,加上这里的山泉水酿出的酒,香甜甘醇且不醉人,黎族美食竹筒饭、五色饭、五指山野黄牛、野山鸡等既营养又美味。“龙闰”、对山歌等民间传统习俗都还存在。

村里至今还存有黎锦,是一种黎族民间精美的手工艺品。它是用木棉纱织成的,以黑色线为底,交叉织入红、黄、白、紫等色线,钩织出各式各样的人形纹、动物纹和几何图形,图案艳丽多彩。黎锦的织造是真正的手工活,一套漂亮的黎家少女裙裝就需要织两个月之久。如今,许多黎族同胞已穿上汉族的服装,但在三月三、春节、婚庆喜事或其他的特别日子,初保村的女人们还会穿上漂亮的黎族筒裙,举手投足间无不展示着黎族女子的美丽精巧。

2010年以来,五指山市将茅草房整村搬迁改造重点村庄项目与毛阳镇风情小镇规划、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共投入资金约1132万元,形成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村。

如今,初保村里5.1公里的路面实现了硬化,主干道得到拓宽,村道直接通到每户门口。文化广场上文化室、篮球场显得格外的显眼。修建的排水管道远远望去像大树的枝干,承担着运送雨水和日常生活污水的责任。新村内规划的房屋错落有致,排列整齐,像在随时欢迎来访的客人。

初保村既有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村落又有独具特色的新农村,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乡土文化的结合。毛阳镇将初保村的自然人文资源作为重点扶持发展项目之一,并将它纳入生态博物馆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扩大农民文艺队,培育黎族织锦和民间工艺品制作及销售产业,打造黎族民俗旅游品牌。

猜你喜欢

五指山市五指山黎族
黎族小伙闯“深海”
海南省五指山市新春水库水源工程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小林的漫画
泓林控股“五指山”供应链成核心竞争力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五指山小型猪腹腔粘连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