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散文百家》的情缘

2018-01-08周学朝

散文百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代课散文投稿

周学朝

我与《散文百家》结缘,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那个时候,我在滇西云南省永平县最偏僻的一所初级中学当代课教师。学校离县城一百多公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但有一天到当地邮电局去取邮件,偶尔发现当年“邮发报刊杂志目录”里有《散文百家》,于是就从微薄的代课金中挤一点钱订阅了这本杂志。每期《散文百家》一到,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之后,才借给其他同事。对这本我自己拥有的唯一的文学刊物,我当然爱不释手。有时候被同事弄丢了一期,我会痛惜好几天。后一期《散文百家》一到,我就再也不想借给那位把我刊物弄丢的同事,因为他让我失望,把我喜欢的东西弄丢了。我酷爱读书学习,尤其是散文类的文章,也愛好写稿投稿,到目前为止,我已在国内报刊杂志上陆陆续续发表了散文2000余篇。当然,应该感谢《散文百家》,为我提高写作水平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后来,由于有了家庭的困难和拖累,一个月的代课工资只够半个月花费,只是断断续续地订了几年《散文百家》。转为公办教师后,收入相对好转,2009年订了一本《散文百家》合订本,2010年和2011年订了全年的《散文百家》,到了2017年又订了全年的《散文百家》,2018年继续订阅该刊。同时也向该刊投寄过好多篇拙稿,但未被选用,概而言之,也许就是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境界还未达至本刊的高度。2017年的《散文百家》,我阅读后,觉得比往年办得更好,更有可读性。每当期刊一到,我都孜孜不倦捧读,用笔圈圈点点,经典的警句箴言我都摘录于笔记本上,其上登载的散文结构、语言、技巧、主旨我都悉心揣摩。我边读边写,今后我都会不间断地向《散文百家》投稿,也许拙稿不能得到编辑赏识,但丝毫不会熄灭投稿的兴趣。我知道,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有一天,《散文百家》的大门是会向我微笑启敞的。

我喜爱《散文百家》。若一定要我评价它的好处,或挑出一点瑕疵,我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文章内容能不能接“地气”,能不能站立在这块广袤的肥沃的国土上,成为有骨有肉的形象。无论写城市生活、乡土生活、亲情生活,还是写自然生活等等,读来都有人情味,让读者有收获。不像有的作品,把它写成一个美女,写成一朵鲜花,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悬在空中,脚没有踩着地面,反而,让读者产生厌恶感。这倒让我想到:做一本杂志的编辑人,要把自己的杂志办得有新特点、新亮点,那么,千万不要迷信大作家,千万不要“认人不认稿”,更不要杂志里总是那几位所谓“权威作家”的老面孔,更不要轻视无名作者。我想,现在都讲山清水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近生态自然,深入生活,哪怕写一棵青菜萝卜,纯天然,各有特点,各有千秋,也许读者更为青睐。相信《散文百家》的所有编辑老师一直都在把握该刊的发展方向,扩大读者的阅读量。因为好散文一定应有它的乡土气息,更是它的根,所以,这应该成为散文写作和散文编辑的一个亮点之一。

《散文百家》是我生活上的益友。我所处的环境是“深山峡谷树参天,学校位于白云间”。活动的客观条件是“照明基本靠油灯,娱乐大多搓麻将”。致使学校与外界联系甚少,信息闭塞。身处其间,常被空虚无聊的情绪纠缠,而充盈和矫正我心灵空虚和畸态的是读一些好书。可以说,《散文百家》功不可没,她像一位良师益友让我敬仰感激。尤其是今年退休之后,我远离麻将扑克赌博团体,成了酷爱读书写作的“另类”,这让一些地方“经济学家”看了发笑。每当散逸着油墨芳香的《散文百家》如期而至,我便欣欣然陶醉其中。孤凄寂寞时,是她为我携来情感的慰藉;劳瘁疲怠时,是她消解了我的烦累乏困之心;落拓寡欢时,是她引领我达至哲趣与诗意境界的芳草地。如今,身处所居地方大有红尘攘攘、“地头族”甚多的趋势,我心间的那份精神需求则更是强烈。古人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书必增智,然后求学”。又是《散文百家》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让我常葆一颗平和、安宁、廉洁的春心,并且坚定了我继续订阅、继续投稿该刊,为该刊建功立业的信念。

值此《散文百家》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以一个彩云之南的彝族作者身份,谨以此寥寥数语,表达我对贵刊的感情、敬意、祈愿。

我真诚地祝愿《散文百家》越办越好,青春永驻,魅力长存!

猜你喜欢

代课散文投稿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欢迎投稿
代课
我国代课教师问题反思*——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
如何才能终结高校“代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