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猿叶虫经历不同滞育时间对滞育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8-01-08徐强吴志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2期

徐强+吴志敏

摘 要:本项研究在以1种恒定条件和3种对比条件下,对不同时间进入滞育、同时出土繁殖的大猿叶虫滞育成虫及非滞育成虫的产卵总量、寿命长短进行鉴定比较,目的是为了鉴定滞育持续时间对滞育后该虫生物学的影响。

关键词:大猿叶虫 滞育 产卵数量

大猿叶虫C. bowringi是一种短日照型昆虫,在我国部分山区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由于该成虫滞育持续期的差异,其化性显示出明显的种内变异,存在分散繁殖现象(Xue和Kallenborn,1993 ) 。因为在不同季节进入滞育的大猿叶虫均很可能会在同一个生殖季节出土繁殖。所以该昆虫是鉴定不同的滞育持续期及在自然环境状态下滞育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干扰或影响的较理想材料。[1]

一、虫源与方法

1.试验虫源

大猿叶虫采自于哈尔滨郊外白菜地,来源见表1-1。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2.试验方法

将滞育持续时间相同的成虫或没有经过的滞育成虫分别两两配对,每对放入一个有湿滤纸的养虫小盒内,以新鲜白菜叶片喂养,每对重复一次,视出土成虫的数量,每处理反复10-20次。[2]

3.数据处理

采用SAS程序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雌雄个体寿命、早期产卵量和每雌总产卵量选用Duncan's法比较,显著水平p=0.05。

二、结果与分析

1.平均寿命

从图2-1A可以看出,经历不同滞育时间雌虫的平均寿命存在显著差异,经历约3个月滞育的雌虫寿命(13.6d)明显短于经历9个月滞育的雌虫(25.6d)和非滞育的雌虫的寿命(22.95d)。但经历9个月滞育的雌虫寿命与非滞育的雌虫寿命没有显著差异。从图2-1B可知25℃连续繁殖的非滞育雌虫寿命长于28℃连续繁殖的非滞育雌虫寿命(前者为22.95天/雌,后者为20.85天/雌),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图5-6可知,经历3个月滞育的雄虫寿命明显短于经历9个月滞育的雄虫寿命,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2.早期产卵数量

将大猿叶虫雌虫开始产卵后前10天所产卵的总和定义为早期产卵数量。相同温度处理下,大猿叶虫不同滞育期雌虫的早期产卵量如图2-2C所示。从该图看出,非滞育雌虫的早期产卵量低于经历9个月滞育的雌虫早期产卵量(前者为206.7粒/雌,后者为208.8粒/雌),但高于经历3个月滞育期的早期产卵量(205.21粒/雌),但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从图2-2D可知,28℃连续繁殖的非滞育雌虫早期产卵量高于25℃连续繁殖的非滞育雌虫早期产卵量(前者为261粒/雌,后者为206.7粒/雌),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每雌虫总产卵量

在相同温度下,大猿叶虫经历不同的滞育期雌虫的每雌总产卵量如图2-3E,从图中可以看出,滞育雌虫和非滞育雌虫的每雌总产卵量存在一定的明显差异,经历3个月滞育期的雌蟲总产卵量显著低于非滞育雌虫总产卵量(前者为342.84粒/雌,后者为464粒/雌),而非滞育雌虫的总产卵量又显著低于经历约9个月雌虫的总产卵量(后者为630.25粒/雌),三者之间差异显著。从图2-3F可知,28℃连续繁殖的非滞育雌虫的总产卵量高于25℃连续繁殖的非滞育雌虫的总产卵量(前者为499.55粒/雌,后者为464.8粒/雌),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三、小结与讨论

大部分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对大多数昆虫滞育的后期发育和繁殖能力有一定干扰,但滞育及滞育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滞育后生物学特性表达的效应研究比较少。本试验在三种不同条件下,滞育时间不同的成虫对大猿叶虫的寿命和繁殖力进行了鉴定。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猿叶虫中,滞育时间的长短与滞育后繁殖力间存在更为复杂的比较关系,经历滞育后的大猿叶虫常与高的繁殖力相联系,经过9个月滞育时间的雌虫繁殖力最强,但是经历大约3个月滞育的雌虫繁殖力却比非滞育雌虫繁殖力弱很多,究其主要原因是滞育时间为3个月的雌虫来自源于30℃下培育的个体再转换到自然环境下使该虫强迫滞育;这也说明经历比较短时间的滞育会很大程度缩减大猿叶虫滞育后的寿命,究其原因也可很能与环境有关,这将是以后进一部研究的范畴。

参考文献

[1]薛芳森,李爱青,朱杏芬。桂爱李。大猿叶虫生活史的研究。昆虫学报,200245,494-498。

[2]Xue.F.S and Kallenborn,H.G. Dispersive breeding in agricultural pest insects and its adaptive significance。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1993,116,170-177。

作者简介

徐强(1978—),男,江西南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园艺害虫的生物学及防治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