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2018-01-08罗平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

罗平平

摘 要:数学学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架起了直观与抽象,现实与想象的桥梁,使数学学习更生动活泼。新常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利用学具,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根据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数学学具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引言

对于学具的作用有很多专家进行了研究,一线数学教师对学具操作的重要性普遍比较认同,但大部分数学教师也仅限于认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实践非常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学具配套种类不全。笔者在江苏南京跟岗学习时发现,学生并没有配套的学具,只有在参与教研课时,由于上课需要教师才布置学生自行购买某种学具用于课堂学习。而在浙江省,人教版有相应的配套学具,一至六年级共12份,每学期开学时发放给每位学生一份。但现行人教版教材自2014年已经全部用新教材教学,而学具还是2003年版依据旧版教材而制定的,与现行教材内容并不完全匹配,种类也不齐全。[1]

2.学具实用性不强。与多媒体技术的便捷相比,学具在使用过程中较繁琐。多媒体技术综合文字、图片、声音、动作等素材,运用一定的效果可以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内容和过程生动地呈现,便于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3.学具操作课堂纪律差。在课堂教学中操作学具学习数学,会涉及学具的发放、使用、展示、收集以及保管等,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保证操作的进行,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低段的学生,拿着学具就自顾自地玩起来。因此,在有限的一节课的课堂学习中既要兼顾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要整顿课堂纪律,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4.教师结合学具操作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固然学具对数学学习很重要,但如何有效地运用学具进行教学是难点。教师知道但不善用。因为学具的操作不是随意的、盲目的、敷衍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进行精心地预设和准备,因此,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一、学具使用的实践

1.应用学具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修改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设计了如下过程:

(1)出示圆形,思考:如何计算圆的面积?你有什么方法?

(2)猜想验证。学生通过化圆为方,将圆转化为近似的多边形进行验证,也有学生通过割补法,将圆分成若干偶数等分,再进行拼补成学过的几何图形进行计算。

(3)观察讨论。出示学具,请学生上台演示将圆分割拼补成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并用语言描述過程,与同学交流。

(4)对比观察。观察圆与转化后的长方形,有哪些联系?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πr)×r”,即S圆=πr2。

(5)同桌操作学具,指出圆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关系,并交流公式推导过程。

2.借助学具掌握数学本质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脑细胞如此娇嫩,对感知对象的反应如此敏锐以至于只有当感知教学探索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见、听到和可以触摸到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2]学具的合理操作,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特征的理解与掌握。过程设计如下:

(1)用绳子在钉子板上围出边长是4cm的正方形。

(2)用小正方形纸片铺一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对比:周长的计算4×4=16cm,面积的计算4×4=16cm2。

(4)思考: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验证:请你用学具验证一下。学生将表示周长的16cm长的绳子化曲为直,拉长。与表示面积的16个小正方形进行直观比较,形象的体验周长是线,一段一段或一条一条;面积是面,一个一个或一片一片。

通过学具的操作,凸显周长是表示长度的长短,面积表示面的大小这两个不同的本质概念。

3.操作学具拓展数学思维方法。

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材中《角的度量》一课,有一个拓展练习:一副三角板,即两把不同的三角尺,能拼出几种不同度数的角?此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1)出示操作要求:

①同桌合作,可以借助三角尺,有序操作;

②请将思考过程与结果用算式或图形记录下来。

(2)学生自主尝试。

(3)交流反馈。学生借助三角尺的拼摆,用枚举法将结果呈现:

一副三角板,即两把不同的三角尺,能拼出10种不同度数的角,分别是15°、30°、45°、60°、75°、105°、120°、135°、150°、180°。

但学生学具的操作,不止于此,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除了将两个度数做了加法和减法,而且还善于“不走寻常路”。如图:

三、建议与总结

笔者在应用学具操作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学具操作常规。在保证学具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要对学生进行学具的取、放、收等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和训练,使学生能较快的拿出学具,摆放学具,操作完成后快速整理学具和妥善保管学具。这样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尽量不浪费宝贵的时间。

2.规范学具操作要求。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和教学设计时,应将学具的操作环节进行完善,在操作前提出操作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意识进行操作,减少盲目操作分散注意力的不利情况,并引导学生将操作方法和过程进行适当地记录,便于展示与交流。

3.完善学具与教材的匹配度。学校应组织专业的教师在对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学具的种类与功能,提高与新教材的匹配度,使学具更实用更适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刘晓东.儿童文化和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