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棱角”为话题的作文发散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2018-01-08吕文敏
吕文敏
一、导入
课堂调查高一新生作文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学生畅所欲言。
引出发散性思维的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
1.思维方法
清人薛雪《一瓢诗话》云:“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
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这实质上是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又叫多向思维、多维思维或辐射性思维。多思路、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这是发散性思维的最根本的特色。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对立思维。
(1)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可分为客体发散思维和主体发散思维。
客体发散思维是就写作对象而言,对象的特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比如写“粉笔”,可作如下发散:色彩—洁白,形体—短小,原料—纯净,质地—坚硬,属性—易碎,脾性—默然……
主体发散思维是就写作者而言的,作者的能力、素质、修养、经历、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同样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
(2)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脑可以同时在几条线或几个方面进行多路思维,如果几条线路一旦交汇,就会在交汇处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萌发出新事物。
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魯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海军和陆军两条思路的交汇处,便产生了海军陆战队这个新军种。
在文学创作中也是这样,散文是散文,诗是诗,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小说是小说,摄影是摄影,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便产生摄影小说。这说的是文体交叉。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不同领域探讨同一问题,用不同思路来分析同一对象,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的信息来建立与对象的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常说的旁敲侧击,就是运用侧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3)对立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对立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培养学生的对立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对立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是不对的。
对立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2.迁移训练
(1)“重庆清华中学是由清华大学校友创办的。”
请同学们根据这句陈述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
学生展示:
生1:重庆清华中学跟清华大学关系密切。
生2:重庆清华中学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继承了清华大学的优秀传统。
生3:清华大学校友交注中学教育的发展。
生4:在重庆清华中学创办初期可能有清华教师在校任教。
生5:重庆清华中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应该来源于清华大学校训。(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生6:清华大学的建立时间比清华中学早。
生7:清华大学校友创办了重庆清华中学,也有可能在其它地方创办清华中学。(除重庆清华中学外,还有贵阳清华中学,深圳清华中学)
生8:清华大学校友创办了重庆清华中学,其它大学也可能在全国创办附属学校。(如南开大学在重庆创办了南开中学)
3.重难点突破
以“棱角”为话题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
学生展示:
(1)特点:尖利,能伤人;能汇聚力量;能折射光芒
(2)比喻:个性、特色、尖刺、锋芒、锐气、不完美的地方
(名词性话题都可以寻找其比喻义)
(3)态度:
A磨平自己的棱角、避开别人的棱角、控制棱角
B保持自己的棱角、保护别人的棱角、借助棱角(对立思维)
C磨平外在的棱角、保持内心的棱角/让棱角有张有弛,有放有收
(4)意义或作用:
A保护自己、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善待、
B保持个性特色/呈现锋芒、被人记住/借此披荆斩棘/呈现真实的面目,不伪装
C人生成熟圆融的标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