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边疆史地研究的特点
2018-01-08张代芬
摘要:本文通过清代历史人物姚莹对边疆史地的研究,梳理其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揭示其对边疆史地的关切和情怀。
关键词:姚莹;边疆史地研究特点
姚莹出生时清朝社会危机四伏,已陷入日之将夕的封建末世,而姚莹所处的桐城世族也处于衰败之中。严峻的社会危机强烈的影响和刺激着姚莹,他在家学的熏陶下,在朋辈的激励下,在时局的促动下,开始关心时事利弊、关注边政,走上了经世致用的边疆史地研究之路。
姚莹认为,解决边疆地区的现实问题,了解、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而,他的边疆史地研究都将学术研究与解决地区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同抵御外国势力的入侵、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兄弟民族的团结结合起来。姚莹在写《东槎纪略》时指出:“余以羁忧栖迟海外,目睹往来议论区画之详实,能明切事情,洞中机要。苟无以纪之,惧后来者习焉不得其所以然”①;而在写《康輶纪行》时姚莹还特别声明:“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②,其研究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由此可以说,姚莹的治边思想除了表现在他在全国各边疆地区的实践之外,还体现在他的边疆史地研究之中。
总体而言,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有以下七个特点。
第一,姚莹关注边疆危机,关心祖国安危,其边疆史地研究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感情。并且这种忧患意识是以筹边谋防、抵御外侮之爱国精神为内涵和底蕴的。诚如徐松巍所指出的,这种忧患意识,绝非是边疆史地研究者们的热血沸腾和慷慨陈辞,而是以对国家和名族之深沉的挚爱和高度的关注为底蕴与内涵,以筹边谋防、抵御外侮、救亡图存为宗旨,是历史认识和现实判断的思想结晶。③这是边疆史地研究与撰述的共同特点。姚莹的《识小录》《东槎纪略》《康輶纪行》都是基于我国西北、东南、西南存在的边患而作。同样,何秋涛的《朔方备乘》也是基于国人对“俄患”的认识不足而作。
第二,姚莹边疆史地研究中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意识。受家庭的熏陶、经世学者与官员的濡染,个人的学术志趣以及时局的促动促成了姚莹走向经世致用之路。这从姚莹边疆史地研究的动机、内容以及结果都可看出来。姚莹忧国筹边之心,和学术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姚莹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将实地考察与史书记载结合起来,使论述更为翔实全面。梁启超曾指出,“此类边徼地理之著作,虽由考过而引其端,而末流乃不专与考古。盖缘古典中可凭借之资料较少,而兹学首倡之人如祁鹤皋、徐星伯辈,所记载又往往得自亲历也”④。林则徐的《荷戈纪程》就是他在遣戍途中逐日所记而成,是为得之亲历。同样,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也是非徒见诸言,更是见诸行的。他在注重文献考辩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其著述更加真实可信,表现出认真谨严、实事求是的学风。
第四,注重地图的考订与绘制。姚莹是近代世界地图研究的先导者之一。他很注意对世界地图的考订和研究,“道光二十二年,奉命即诸夷囚问及俄罗斯远近,当以夷囚颠林等所绘近海诸国地名形势录供,为说复奏。……第就其所绘图,取《海国闻见录》与南怀仁二图校之,形势实相符合。尝余以此三图参互考订,于其地同名异者,逐一详辩之,旋为此逮不果”,他绘制、收集、校补和自定了《乍雅图》(即《察雅图》)、《西藏外各国地形图》、《新疆西外属国图》,以及七幅世界地图,并一一撰写图说。他在《乍雅图》中,以粗线条勾画了察雅一带的山河走向,标注了道里程站和区域划分;《西藏外各国地形图》则勾画了西藏周边的国家与部族的地理方位,并有文字说明。回成都后,姚莹还草拟了乍雅地形势及左贡入藏二道图“以备异日之用”。此外,他还在《华人著外夷地理书》和《中外四海地图说》中,列举了我国自法显《佛国记》以后的世界地理著作,评述了自汉代以来中国人研究世界地理的历史概况,高度评价了林则徐和魏源的成就,并称魏源《海国图志》“先得我心”“大获我心”,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称作为追随他们的“不欲自弃之作”。姚莹绘制的藏区及近代世界地图,继承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马少云、盛梅溪《卫藏图识》的优良传统⑤,给予了后来治边人士以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治、光绪年间官员黄沛翘,参与了西南边务,他在光绪十二年(1886)刊行的著作《西藏图考》中,就收录了姚莹绘制的《乍雅图》。从现在的要求看来,姚莹绘制的藏区及近代世界地图,虽然失于简易,但在中国社会迈进近代的初期,这些地图对于当事国人认识西藏及其周边的史地与形势,对于筹边御敌、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兄弟民族的团结,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第五,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世界性意识。这既表现为姚莹将边疆史地研究与外国史地研究相结合,即将筹边谋防、抵御外侮同了解和认识“夷情——外部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把边务乃至国家和民族的休戚安危置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之错综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中去思考、判断乃至抉择”⑥;又表现为他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審视和筹划边疆防务和国家安全问题,反映出此时的边疆史地研究之恢廓的视野。他提倡了解外国、认识世界,一定程度上学习西方,是非常可贵的思想。
第六,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是清代中期以来最为全面的。清代中期,学术界颇多留心边疆史地,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不仅包括了西北者,而且涵盖了东南、西南边疆地区,他的研究眼光是全面的,具有全局性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当时西北史地之学,“注重西北者较多,其能全面研究西北、西南者,当推姚莹”⑦。姚莹在进行西北史地研究的同时,对祖国西南边疆的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姚莹边疆史地研究涉及到中国西北、北方、东南、西南等领域,其内容更是覆盖到边疆史地的各个方面,诸如边疆历史、地理、风习、宗教、关隘兵防、物产、文字、传说等方面。同时也包括了对于我国相邻诸国如俄国、廓尔喀、哲孟雄、披楞、印度以及海外各国史地的研究。边疆史地研究在姚莹那里呈现出浩大辽阔的场景。
第七,姚莹是海防、塞防并重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既有对陆疆的研究,也有对海疆的研究。在鸦片战争前后海疆警报频传的情况下,姚莹能够考察祖国边疆防务,并敏锐地遇见到沙俄英国对西北,西藏的侵略野心,积极抵御英军对台湾的侵略,提出塞防与海防并重的国防思想,是非常可贵的⑧。
【注释】
①[清]姚莹.东槎纪略·自序.[Z]台湾文献丛刊第7种,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957.
②[清]姚莹.东溟文后集:卷八·复光律原书[A].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六辑(52)[M].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
③徐松巍.关于十九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J].清史研究,1999(04):80.
④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90.
⑤马少云,盛梅溪.卫藏图识(共上、下二卷).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7辑)[Z].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⑥徐松巍.关于十九世纪边疆史地研究的若干思考[J].清史研究,1999(04):82.
⑦来新厦.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J].津图学刊,1995(02):24.
⑧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353-355.
作者简介:张代芬(1976.03-),女,汉族,四川自贡,硕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