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艺术在期刊美术设计中的表现初探
2018-01-08孙静
孙静
摘要:基于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逐渐步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加强了对于简约艺术的追求。目前,我国的出版单位在进行期刊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多信息的传递,加强了对于大面积文字的铺排。这种设计往往导致受众出现不同程度的审美疲劳。为此,设计人员在期刊美术设计的过程中,逐步采用简约艺术元素进行操作,确保期刊设计朝着简洁、清晰的方向。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简约艺术在期刊美术设计中的体现。
关键词:简约艺术;期刊美术;设计表现力
目前,我国的设计师在杂志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期刊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加强了对于简约艺术的运用。事实上,该设计技术的运用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期刊设计效果的提升,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简约艺术的内涵,并就该艺术表现手法在期刊美术设计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一、简约艺术概述
作为现代时尚的因素,简约艺术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经常得到展现。事实上,简约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更好的展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加强受众与作品之间的交流。
事实上,简约艺术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得到了体现。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图形符号就成为了人类传达感情的主要方法。以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为例,该艺术品的表面都被岩画刻符填满,而这些图形标记则记载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解。到了青铜时期,最为常见的简约艺术表现元素就是怪兽图案。到了现代,随着期刊设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逐步朝着信息堆砌方向发展之后,设计人员逐步在造型艺术中寻找灵感,确保期刊设计朝着简约的方向发展。
二、简约艺术在期刊设计中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带动期刊设计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借助简约艺术进行作业。关于简约艺术在期刊设计中的表现,笔者进行了下述的总结。
(一)直接取材
简约艺术最初来源于传统装饰艺术的几何化元素。事实上,该元素来源于自然,并成为了抒发人类情感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该设计元素的出现主要实现了对于自然表象特征的掌握,并将其繁琐的外表因素进行剔除,从而保留了物象的精神。这一元素的出现往往能够营造出含蓄、理智、静态的意境,最后引发受众的共鸣。
在目前的期刊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加强了对于传统几何元素的运用,还实现了对陶器、瓷器等历史文物表面装饰元素的抽象处理,从而实现了设计内容的直观展现,并进一步凸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促进设计主题的凸显和深化。
(二)线条运用
在借助简约艺术进行期刊美术设计作业时,设计人员最常用的设计元素是线。事实上,线并不是物体的客观存在,而是脱离自然形态的抽象艺术。一般而言,线条设计元素的运用,能够借助简洁、单纯的手法将自然物体的形象进行全面的提炼,并将其复杂的状况转换为几根线组合,从而将物象的精神本质保存下来。线作为装饰设计师创作理念的元素,其能够通过方向、刚柔、疏密、曲直等因素的转变,而实现具体事物的展现,带动装饰艺术语言的进一步丰富。
基于此,设计师在期刊美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線元素的合理化运用。事实上,线这一简约艺术元素的运用,能够实现期刊栏目、板块的划分,并提升期刊稿件的辨识度,促进其艺术性的提升。除此之外,线这一元素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衍生出边框、花边等元素,并由此带动该元素的具实用性、装饰性的增强。目前,线元素主要运用在文摘类杂志中,确保杂志版面更加清晰,促进杂志装置感的增强。
(三)空白艺术的运用
目前,我国的传统简约艺术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借助留白手法的运用,展现简约艺术的含蓄美。这种留白最为常见的就是我国的传统文人画中。以画家宋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为例,该画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留白的含蓄美发挥到极致。此外,齐白石在画虾的过程中,也匠心独运地对画作的虚实、照应记性优化处理。一般情况下,齐白石只画虾,除此之外,预留大量的空白。这种空留白往往能够给受众预留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简约的魅力所在。
为此,设计人员在期刊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创作意图的有效传播,确保艺术设计能够给予受众直观的感受,加强了对于空白、虚形等表现方式的合理化运用。以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为例,其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善于运用正负形关系,并借助简洁图形增强期刊作品的感染力、深化印象。事实上,这种留白艺术的运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带其领略作品中的妙处,而这就是现代期刊设计创意的亮点。
三、结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期刊设计艺术的体现,我国的设计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简约艺术的运用,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期刊传统效果的提升。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简约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就简约艺术在期刊设计中的表现(直接取材、线条运用、空白艺术的运用)进行全面的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设计理念的发展,我国的期刊艺术设计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我国艺术设计效益的取得,拉近受众与期刊美术创作意图之间的距离,提升期刊的艺术感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曹辅銮.环境与环境艺术家的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9(02).
[2]李克.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韵律美[J].文艺研究,2005(04).
[3]李炳训.环境艺术设计[J].装饰,2003(05).
[4]柯布.遵循环境艺术的创作规律[J].美术,1987(06).
[5]马晓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8(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