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无极抽象绘画中东西方交融的精神表达

2018-01-08刘立

大观 2017年11期
关键词:赵无极意境

刘立

摘要:赵无极是一位以西方表现手法与东方美学思想相融合的抽象绘画大师。他独树一帜的成就来自于他对于东方传统文化深刻的领悟,以及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学习和借鉴,并在两者的互相碰撞、交叉、融合和激励的过程中创新,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赵无极;抽象绘画;东方美学;意境

作为法国华裔抽象艺术家,赵无极的抽象绘画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与艺术的精华,独创出一种气势恢弘、变幻无常、直击人心、天人合一的图腾般的神妙意境。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先生曾评价说:“赵无极吸取了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东方文化之精彩。” 正是这种吸纳、融合和创新,使得他的抽象绘画达到了超越语言和诗歌所能表达的精神的新高度,也奠定了赵无极在东西方抽象艺术领域的大师地位。

赵无极1921年出生于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1935年在他14岁的时候,他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学习西画。六年中他由素描到油画,也学习了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当时“国立艺专”校长林风眠先生极力提倡“中西文化合璧”,这种观念也为赵无极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但同时,他一直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怀有浓厚的兴趣;他通过反复揣摩宋元大家的山水,研究甲骨、石鼓、汉隶、魏书、唐人狂草诸书,并将悟道融入艺术创作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1948年到1952年期间,他前往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继续研习创作。1949年他受到克利作品的启示,全面转入抽象艺术领域。 至此之后,他的作品逐渐摆脱了一切固有的法则,吸取中西方绘画和美学思想之精华,恣意挥洒精神的自由,追求淋漓尽致的精神表达。

赵无极最早抽象绘画中,经常出现一些类似甲骨文一样的符号,所以很多人认为他的抽象绘画是受到甲骨文文字的启发而创作的。他经常将占据主体的颜色的色调加以无穷尽移动和演化, 创造出一种有流动的空气感的浪漫效果。之后他开始尝试摆脱西方印象派扑捉具象主体的光影色的变化局限,渐渐脱离具象的主体,逐步走向了越来越纯粹的抽象。他依靠一些令人联想到中国书法笔画一样变化的线条组织画面。“他开始画一种很浪漫的画,更明显地倾向抒情, 大笔触带有速度感的敏锐线条,完全超越了一切固有的形态和限制”。赵无极的抽象绘画中开始出现充满东方色彩的运笔,转折,停顿,挥洒所“书写”的线条。而同时,他又不受任何中文汉字结构和内涵的制约,完全是在进行一种精神自由奔放、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不同与之前任何西方绘画的形式:它虽然没有象征中国文化的汉字符号语言,但是却充满了东方书法“以书入画”的神韵和气质。比如在1996年的作品“28.08.96”中,一粗一细两条纵贯天地的竖线条,通过运笔虚实、笔力轻重、笔速急缓、停顿、转折,以及小笔触勾画,都是得意于汉字书法“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重“神似”讲“意境”的中国美学思想,传达出赵无极对于绘画内在精神的理解是中国式的,是在精神层面的表达。他的画越来越纯粹而抽象,他用书法式的创作技法和笔触,凭借速度和敏锐的线条恣意挥毫,超越了一切固有的形态和限制,随心所欲地表现灵魂深处的精神世界。而这种精神表达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哲学,思想和艺术精髓的积淀、承载和发扬光大 – 这是任何一個同期西方抽象艺术家都不具备的、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支持的艺术灵魂。索利埃评论他的作品“在这种无主题点画和空洞炫耀的抒情时代,赵无极的绘画强烈地充斥着寒意和符号的力度,极其丰富,哲学无疑是西方‘文盲所不能辨别的符号,却为画家本人和一些亲近的人们所理解,而他们并不奢求读懂全部的,最丰富意义上的书写”。1961年赵无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诚然,巴黎对我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但我仍要说,随着我个人风格的形成,我最近的油画,无不本能地表达中国”。

而在色彩方面,赵无极早期的抽象作品,多采用红,黄、赭黄等等充满了东方意味的颜色。在1956-1957的作品“Et La Terre Etait Sans Forme”中,大幅的土赭底色之上,他运用红、黄和黑色晕染、渗透、覆盖,并穿插灵动向上的小笔触,表现出一种笼罩在无限宽阔的黄土地之上的蕴含蓬勃生命力的升腾的气韵,令人联想起中国文化中“大象无形”的境界。这是故土和东方哲学根深蒂固的烙印在画家作品中的本能体现,是无法割舍的精神血脉使然。而赵无极后期的抽象作品,在色彩、形式和技法方面更多受塞尚、马蒂斯、德库宁等等的影响,不拘泥于具体,更加强调作画当时的主观感受、情绪和直觉,摒弃了一切先验的经验和暗示,更加关注绘画本身的色彩、结构、点线面和内在的冲突和张力的平衡,更加遵从自然之道。他说“有人说抽象画就是乱画,那是不可能的事。画抽象、画具象,道理是一样的,都有空间结构、光彩颜色的问题。”此时又正值他处于创作的黄金时期,他更多以浓重冷暗的黑色、蓝黑色,深灰等等色彩为基调,笔触犀利,充满激越的动感和张力。他将在巴黎学到的地道的西方油画语言和技法,比如以画笔和画刀,结合刮、甩、晕、染等等,娴熟地运用于他充满东方底蕴的写意作品之中。比如作品“01.03.60”在大幅的暗黑色背景之上,凌空一道蓝白色凄冷的光,其间是黑白犬牙交错的小笔触,仿佛黑夜海面飞溅的浪花,又似乌云密布的天空中掠过令人惊怵的闪电。在作品“Avril-september 87”中,赵无极运用大色块渲染背景,营造一种幽暗空灵的空间转换的意境。其中右边大片的黑色、左下的藏蓝,与中上部的浅色区域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好似是从一个幽暗的山洞向外眺望,只看到淡淡的红色、橙色、紫色交织闪烁的云雾变幻无常,时而透明,时而混沌,充满了幽静神秘而又深邃的意境。这些作品充分运用了西方油画的绘画技巧,也高度发挥了油画材料的凝重通透,温润流畅,厚薄交融,富于光泽的优点,形成强烈的明暗、轻重、粗细、虚实的对比,动静结合,更加触动人心。“他那酣畅淋漓的油彩所蕴含的东方意蕴令人沉醉,而其笔端也自然流露出了几十年海外生活所理解和渗透到西方浪漫主义色彩。在很多人看来,西方大师们注入德拉克罗瓦、布歇、梵高、马蒂斯等的胡做种经常充满着对东方精神的理解,但赵无极绘画的成就在于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绘画洋溢着对东方美学的理解,并将自己和作品融入东方的艺术哲学之中。”在绘画的图式上,中国绘画讲究的“虚空”“留白”,在赵无极的抽象绘画中演变成注重“呼吸”,讲究“气韵”,画面营造空间感和丰富深远的视觉效果,这些东方绘画注重的元素使得他不同于的西方抽象画家,独树一帜。 他在技法上,同时又借鉴了中国画的泼墨方式,并以多层薄涂留下的墨迹呈现油彩独特的肌理和动感,达到了东西方绘画技法的完美融合,这是习惯于厚彩涂抹的西方画家所不具备的技法。而在审美上,他的抽象作品以东方唯美为精神追求,同时结合西方绘画理论的色彩,构成,空间关系,点线面关系,完美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大美意境。

纵观赵无极的艺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他的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互相碰撞、交叉、融合和激励过程中的得到跃升。他的精神境界是东西方文化精髓的融合和升华,已经接近天地之大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而在其精神的大彻大悟之下,他的作品作为精神的表达,已经上升到东西方同期其他画家无法抵达的高度。赵无极的艺术发展历程,是他遵从自己内心发展的历程,是他最终通过抽象绘画来表达精神世界的“自我”的历程,“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他说“画画不仅仅是画的问题,要像和尚静养一样,想一想怎么画,把主题忘掉,把世界什么东西都忘掉,你就把自己摆进去,是人本身同感情、同画面连接起来。什么是创造?创造是你的心灵同画面的接触。模特儿什么的都是借题,不过就是表现自己。”从画皮画骨再到画心,依托于油画的材料,手法和技术,又超越于油画的具体的形式,以东方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赋予其精神内涵,实现东西合一,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

【参考文献】

[1]孙建平.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Zao Wou-Ki.Zao Wou-Ki 1935-2008, Flammarion,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赵无极意境
论赵无极艺术史地位
春色满园
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油画在香港苏富比打破多项纪录
赵无极救恩师
赵无极救恩师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赵无极版画展登陆故土
林风眠:慧眼识得“问题学生”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