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效率
2018-01-08夏继蓉
夏继蓉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必须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着手,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注重对幼儿进行引导,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从而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管理方法;行为习惯
幼儿园常规管理主要是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管理和教育。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在这里游戏、学习和生活。要想各项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必须遵循保教并重的原则,常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必须渗透到幼儿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去,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对幼儿园进行常规管理时,学校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则,使得幼儿的日常行为有参考的标准。规则能够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幼儿教师在制定或者是介绍管理规则时,一定要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引出相应的规则,能够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从而提高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制定常规管理的规则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过渡到幼儿能够自觉遵守。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对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制定不同的就餐规则。考虑到小班的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对他们的就餐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能够安静就坐,学会独立使用餐具,不挑食,能够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餐后能够自己擦嘴。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餐姿势标准,正确地使用餐具,能够自己收拾餐具,就餐过程中不发出响声,不留剩饭。不仅仅是就餐方面,在幼儿生活的其他方面,在制定规则方面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发挥规则对幼儿的约束作用。
二、引导幼儿参与管理
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幼儿的配合,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管理中,不仅能够增加幼儿对管理规则的认同,还有助于各项管理规则的实施。管理规则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但是任何管理规则的制度,不仅仅需要来自外部力量的控制和约束,更需要管理对象的积极参与。所以,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制定出来的规则更加适合幼儿的需要。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更需要幼儿的积极参与。
例如,椅子是幼儿园里比较常见的,但是幼儿往往都没有意识到爱护椅子的重要性,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不文明现象:对椅子进行随意踩踏、将饭菜弄到椅子上却不收拾、推椅子使之发出刺耳的声音……所以幼儿园的椅子总是缺胳膊少腿的,而且非常的脏。教师在观察了幼儿的表现后,要提高幼儿对公共物品的责任、爱护和管理的意识。因此,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制定椅子的使用规则,然后对每把椅子进行編号,让每个幼儿负责特定的椅子。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协助教师进行常规管理。
三、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在对幼儿园进行常规管理时,教师还要发挥榜样的力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然后以此进行常规教育。例如,在吃饭的时候,用毛巾擦嘴和擦手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幼儿将毛巾随意乱放,不按照要求叠好放好。但是,也会发现一些幼儿自觉地将这些放乱的毛巾,重新叠放整齐。这个时候,教师要对这些幼儿进行表扬,并让他们来督促其他的幼儿去叠放毛巾,鼓励其他的幼儿要向他们学习。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也特别容易受到激励和鼓舞,所以都争先恐后地去表现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争当榜样。在幼儿的常规管理中,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幼儿的行为树立一个学习的目标,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这比教师简单的说教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常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对幼儿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园的常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到常规管理中,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实行规则,不仅使得制定出来的规则更加符合幼儿的特点,更有助于在实践中去落实规则。同时,教师还要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和肯定,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幼儿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切实提高幼儿常规管理的效率,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静.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优化常规管理[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1):38-39.
[2]华萤.幼儿园常规管理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S2):327,3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