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沟通零距离
2018-01-08吴海燕
吴海燕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已经逐渐被新颖便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替代,尤其是当下流行的“家长微信群”,因其实时互动、图文音像兼备等优势,成为家校之间使用频率较高的交流平台,为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的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微信群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却让教师倍感烦恼与困惑。
一、现状分析
“家长微信群”是班级家长与教师为共同培養幼儿而建立的一个交流与联系的方式,是便于家长与教师沟通孩子的发展情况、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班级各项活动的平台,然而如果微信群没有得到正面积极的使用,就很可能变了味,甚至影响到班级工作的开展。
1.微信群变成保姆群
在访谈中,教师们反映一般十分调皮的孩子家长会与教师在群里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而更多的家长通过群来请假,或是提示教师一些生活护理。
2.微信群变成质疑群
为了让家长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教师会定期上传活动照片和视频到微信群,然而这种“现场直播”的方式却经常引起家长的质疑,例如,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站在最后?老师好像不够关注他,等等。
3.微信群变成矛盾群
家长常因为班上的一些小事,在微信群里“讨要说法”,扩大事情的严重性,激化矛盾。
二、原因探究
1.家长过于包办代替
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在生活上过多地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中大班孩子已经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能够服务于自己甚至他人,但是家长依旧不放心,希望教师在生活上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
2.教师的处理方式不当
某些教师为了尽快解决家长的困惑,立即按家长提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没有深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今后家长会不断地通过微信群对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给教师的工作带来障碍。
3.家园沟通不及时
由于班级人数多,有时孩子离园时教师没有时间与每位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及时沟通了解的事件便会成为导火索,引发家长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性格急躁的家长会借助群发泄自己的情绪。
三、对策探讨
(一)加强微信群的管理
1.成员管理
(1)家长需遵守微信群规则
在建群初应告知家长“家长微信群”的规则,以主流价值观作为建群的基本遵循,以促进儿童成长为建群的目标指向,推荐广告、炫耀生活等明显背离建群初衷,应一律谢绝。同时要求自己言语文明,尊重别人,大家共同为网络社群的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2)请家长协助承担群的管理
教师工作繁忙,因此可以充分发动家长资源,利用家长委员会成员或比较积极主动的家长来进行群信息管理,对于群里的一些疑问,如班级活动的开展时间、地点或者活动要求等一些普遍性问题,可以让家长管理员代回。
2.内容管理
(1)定期上传班级各项活动,赢得家长的支持
教师应定期向家长上传班级活动、游戏过程,不仅上传照片,而且同时向家长介绍主题的构思和设计、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与发现、游戏发展了孩子的哪些能力,教师应尽可能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于上传的活动内容一定要仔细审核,减少由照片或视频拍摄不当造成的矛盾和质疑。
(2)组织家长讨论幼儿教育方法,引发家长的参与
孩子的教育和发展需要家园两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与家长共同讨论班级孩子的发展特点和生活学习能力,通过智慧的引导引起家长的关注,让家长在孩子成长路上做一个支持者、引导者。
(二)细化幼儿园保育工作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意识相对较弱,幼儿园需根据季节、孩子的体质强化、细化各项保教工作,并通过网站或微平台向家长呈现,让家长放心、安心。另外,教师应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1.提高分析、沟通能力
教师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既不能一味迎合家长,又不能出现居高临下的姿态,前者会导致被家长“牵着鼻子走”,后者则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成员”。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以专业视角在群中与家长进行平等交流,并做提示与引导工作,这样会大大提升微信群的吸引力与影响力,群的质量、内涵和水准也会不断提升。
2.及时进行个别沟通与交流
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或冲突时,教师应及时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家长反映当时的具体情况,并耐心细致地做好协调工作,避免家长之间产生矛盾,有孩子发生意外伤害的更要及时做好沟通,避免家长通过微信群发泄不满情绪,将矛盾扩大化。
总之,营造良性互动的家园共育平台,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反思并积极寻找对策。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家长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孩子成长,使这一平台服务于家园工作,从而成就包容合作的家园共育平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杨江丁.家长微信群也要讲规则[J].上海教育,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