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8-01-08潘成玲
潘成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好的教育终身受益,对孩子们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并培养好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经调查,居住在我校当地的家长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了,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了,如不懂礼貌、不认真上课、好动性差、不认真完成作业、说脏话、不讲究卫生等。对于这些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培养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并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动声色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并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别。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老师自然也能带出一批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段深情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讀书习惯,我会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长期这样引导,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师生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我对照,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开展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注意着周围的人和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惯都很重要。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了我们明天的成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日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讲文明的小学生吧!